本报讯 (通讯员 唐世江) 近年来,黎平县紧紧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巧用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精细服务“三把钥匙”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解锁“治理密码”。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成立县委书记挂帅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下设基层法治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城乡社区服务建设、物业行业治理、易地搬迁安置地基层治理5个专项工作组,形成县级领导牵头、专班专人专责推动的工作体系。完善建立3个街道和17个城市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66名县级党员领导、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3个街道76个社区网格,帮助协调解决城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88个,推动形成“条条围着块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上级围着下级转”的良好格局。
资源整合解锁“共建密码”。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及作用发挥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作为评优评先、评职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104家单位党组织2100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网格,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亮特长、亮实绩”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民政、卫生健康等社区服务和维修、缴费等便民服务1.92万人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48个。积极培育扶持城市治理和服务中需要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中小企业联合会、浙江商会等12家社会组织党支部主动服务城市建设治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精细服务解锁“幸福密码”。聚焦民政、人社、医保、养老等各类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理顺街道权责,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分类代办”“上门代办”等方式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细服务3.5万人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推行“一老一小”精细化服务,针对高龄、独居老人生活不便问题,开办“便民食堂”5个,让社区老人足不出小区即可享受平价美食;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开设“四点半课堂”6个,引入课后辅导、兴趣培养、户外锻炼等特色服务,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以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自导自演的文娱活动85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