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03日

警惕被“电子囤物”所累

○ 杨玉龙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0%的受访者都有数字囤积的习惯。照片、聊天记录、音视频是受访者最爱囤积的三类内容。53.3%的受访者感慨数字囤积是一种心理安慰,“存上就尽在掌握中”。54.6%的受访者建议囤积前理性评估判断数字信息的价值。(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警惕被“电子囤物”所累。关键要对此有正确的认知。从个人角度来讲,应该认识到,如果是为了囤而囤,显然是不合理的。尤其是,须警惕“电子囤积症”。所谓“电子囤积症”在学术上被称为“数字囤积症”,指数字文件的积累致使个体降低目标检索能力,最终导致个体的压力和混乱,无法“断舍离”逐渐从日常生活蔓延到网络世界。

“电子囤物”需要趋利避害。例如,尽量收集当下用得到的内容。有的受访者就表示,要提高整理的执行力。没用的照片拍出来就直接删除,降低集中处理的难度,也缓解畏难情绪。当然,对于个人而言,定期对自己的收藏夹进行一次“断舍离”。该删的删,该挪的挪,留下那些有用的东西,摒弃“收藏即拥有”的错误观念。

加强对此类知识的普及和警示很有必要。据悉,当前国内对数字囤积行为动机的研究主要从3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积累”,一个是“因工作需求”保存,一个是“因情感需求”保存。当然,对于媒体或相关机构而言,应该加强“电子囤物”利与弊的宣传,使受众能够正确认识“电子囤物”,远离其害。

诚如有媒体对此评论,一味囤积,时刻关注数字的涨幅,无形中会放大自己的匮乏感和不配得感。事实上,确如其言。上述调查中,54.6%的受访者认为囤积前要理性评估判断数字信息价值,54.3%的受访者建议定期进行删除清理,51.5%的受访者建议有意识地分类整理,内容有序化。当然,更重要的是,身处其中的人,能够真切做到。

--> 2024-12-03 1 1 黔东南日报 c277280.html 1 警惕被“电子囤物”所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