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施轩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内涵丰富。从“赤脚医生”到“远程会诊”,从“小病没处医”到“大病不出县”,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破砖房小医院”到“县乡(镇)医疗共同体”……
11月29日下午,施秉县第二医共体总医院(施秉县民族中医院、施秉县妇幼保健院)举行搬迁揭牌仪式,新院区正式全面启用,标志着全县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入了资源整合和服务能力提升的新阶段,将会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健康幸福感。
近年来,施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公共安全为底线,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健康施秉”建设,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转作风强保障。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政治引领,做忠心向党的卫健人;聚焦组织建设,做凝心聚力的卫健人;聚焦业务工作,做“医”心为民的卫健人;聚焦改革发展,做守正创新的卫健人;聚焦人才引领,做为民解忧的卫健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集中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规范,党员干部政治立场更加坚定、理论素养不断提高,作风能力更加过硬。
聚焦医联医共抓改革促提升。制定印发《施秉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办医、行业监管、县域医共体运行三张权责清单,建立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支持,健全管理体制。目前,已架构医共体建设运行模式,成立施秉县两家总医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牵头,医共体建设卫生院达到全覆盖,逐渐辐射到村(社区)卫生室。
聚焦健康帮扶抓基层夯基础。借助县域医共体建设契机,推进医疗设备更新升级,强化县域内县乡村三级诊疗数据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对接,实现诊疗、公卫数据实时调阅、共享互通。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等,提升群众安心、便捷就医,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今年来,通过远程会诊48例,共享影像5377例,心电434例。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夯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来,高校招聘急需紧缺人才5名,公开招聘4人,推荐入团援黔专家1人,2024年本科层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临床医学完成招录2人,2024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中医医学毕业生完成安置就业2人。
聚焦疾病预防优结构强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强化,全县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5.74%、控制率86.21%;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5.71%、控制率82.77%;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6.21%、稳定率99.83%。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23.56/10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超过95%。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落实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深入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压力。
聚焦全民健康抓促进提水平。妇幼和老年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婴儿死亡率1.17‰,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36‰;完成初中及以上学龄学生免费结核病筛查3736人,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0757人,失能老年“健康敲门行动”评估任务数498人,免费开展实施65岁以上结核筛查9248人,肺结核患者管理率94.74%。35-64岁妇女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完成率100%。生育支持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推进托育服务发展,增加托位数供给,提升托育服务质量,解决婴幼儿家庭照护服务难题。目前,该县共有托位数500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完成4个。提升计生家庭保障水平,今年来,共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128万元,覆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成员3386人。
聚焦项目建设抓提升增后劲。今年来,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资金,聚焦公共卫生应急基础设施、县级医院提标扩能、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普惠制托育服务建设,高质高效推进卫生健康领域项目建设,县域内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施秉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完成主体验收,重症监护病房(ICU)竣工,施秉县妇幼保健院、施秉县民族中医院实现整体搬迁,施秉县民族中医院实现实体化运行,新建村卫生室4个,修缮卫生室40个。
聚焦体系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施秉县人民医院建成危重孕产妇、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2024年5月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为成员单位。累计成立县级质量质控中心32个,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个,州级重点专科3个、县级重点专科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急诊+慢病+中医+特色”科室能力建设和外科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持续巩固实施,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施秉县人民医院“总药师制度”试点已推开,实现了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短缺药品监测形成常态化。目前,全县有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126人。
聚焦中医中药抓传承显特色。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太子参之乡”“西南药城”等金字招牌,积极布局谋划,相继制定出台《施秉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施秉县健全医药产业发展机制改革方案》《施秉县中医药苗侗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县级民族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馆及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目前,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县有省级优质中医馆、省级示范中医馆、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各1个。全县75个村(社区)卫生室中,70%以上能开展中医药服务。近5年来,招录安置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中医人才17人,开展中医药骨干培训、“西学中”、中医适宜技术等培训200余人次,有效推动了全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强烈呼唤,是百姓的热切期盼,是发展的根本要求。改革潮涌催人进,使命在肩勇担当。下一步,施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基本医疗不出乡(镇)、一般疾病不出县、突发疾病可急救、疑难杂症可远程、检验结果可互认”的目标,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努力绘就“健康中国”美好蓝图中的施秉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