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玉婷 实习记者 王再怡) 近年来,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建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共享“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文化展演、就业岗位、门票收入”旅游“五红利”。
从江县丙妹镇的驻村干部叶德含今年3月来到岜沙,驻村半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岜沙人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神秘的生产生活方式,堪称苗族文化的‘活化石’。诸如镰刀剃头、鸣枪迎宾、神奇树葬习俗等,都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我们要把岜沙最具特色的一面展现出来,以独特文化魅力吸引游客的到来。”岜沙村党支部书记吴志斌说。
在前往岜沙苗寨景区表演场的路上,芦笙阵阵,游客如织。芦笙纪实舞蹈再现了村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情景,《岜沙汉子》舞蹈演绎了岜沙男人的阳刚彪悍,游客体验古老的镰刀剃头也激起了现场一阵热潮。这些都给每位游客带来了深度体验。
“和公司合作之后,村民变成股东了。”叶德含说,游客观看到的精彩节目是由村民组成的民俗表演队带来的,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向该表演队支付报酬,光是表演收入,每月人均1000元以上。同时,加上旅游分红,村民收入可观。一整年的旅游产业,包括游客来访、消费、居住等产生的收益,岜沙村村民都能得到不少的分红。
此外,该公司还面向岜沙招聘员工,目前公司里有46名岜沙村民,其中正式员工16人,并且已有200余人加入民俗表演队。
岜沙村还积极探索“企业+乡村旅游”的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实现务工就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联合县文体广电局和本村自媒体网红,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叶德含说,希望能通过媒体平台扩大岜沙苗寨的知名度,让岜沙的文创产品产生更大的效益,村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他表示,有了旅游产业的引领,大家对于发展其他产业也更有信心了。岜沙村因地制宜发展钩藤种植300亩,林芝种植10亩,同时还大力发展黄牛养殖、蜜蜂养殖、杨梅种植等农牧药产业。据悉,今年该村杨梅产量达7吨,年产值超10万元。
据悉,今年1月至10月,岜沙景区接待游客21.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4.5万元,促进农户收入增长3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