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10日

黎平县德顺乡:

“抱团发展”资源联享 解锁乡村“共富密码”

本报讯 (记者 聂蕾 刘汉钦) 近年来,黎平县德顺乡为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小散弱”等问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抱团发展模式,通过党社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动把各村集体利益联结起来,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壮大。

近日,走进黎平县德顺乡德顺村的坝区内,一台直播机正在农田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直播机一边翻土一边播种,3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地的耕种。不仅大幅提升了播种的速度与精度,还极大减轻了农民的体力负担。

驾驶直播机的杨健是德顺村村干,也是乡合作联社的社员,他告诉记者,平日里他们就在乡里几个村里干活,帮大家耕地、犁田、播种,农忙时候根本每天要耕二三十亩,几乎忙不过来。

据了解,除了直播机,德顺村还购买了无人机、收割机等科技化农机农具,以设备和技术入股了德顺乡合作联社,并与乡里各村签订农机社会化服务协议,接单式为群众提供耕、种、收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前,村民们请来的外地农机耕一亩地得花160元,但自从乡里有了自己的农机队,每亩只需要120元,大大降低了成本。

“抱团发展可以带动所有的村寨一起做产业,我们村主要是为周边兄弟村提供社会化服务,以春耕、秋冬种为主,从 2023 年9月至今,我们为群众服务差不多1000亩左右,增加村集体经济12万元。”德顺乡德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吴跃红说。

近年来,为解决村集体合作社低产、低质、低效等问题,德顺乡组建了“乡合作联社”,各村可以选择资金入股,也可以选择土地、人才、技术或者设备入股,并采取“乡合作联社+村集体合作社+产业大户(党员群众)”的抱团模式,实现资源联享,特色化推动产业发展,让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德顺乡合作联社成立后,整合人力、坝区、特色产业资源,着力培育产业基地,全面提升茶叶、林下养蜂和竹笋加工等产业发展。在位于德顺乡平阳村的林下养蜂溯源基地,管理员邹增远正在对这里的200个蜂箱进行日常管理。平阳村拥有4000多亩竹林,一年四季野花盛开,是蜜蜂的天然养殖基地。该村在发展林下养蜂的过程中,乡合作联社向合作蜂农统一提供蜂群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效益分红,既提升了蜂蜜产品质量,打造出德顺蜂蜜品牌,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励更多蜂农参与产业发展。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12-10 黎平县德顺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278110.html 1 “抱团发展”资源联享 解锁乡村“共富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