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15日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

—— 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纪事

○ 新华社记者 刘畅 刘刚 洪泽华

海风萦绕过中国南海之滨一座座崭新的城市高塔,轻拂澳门碎石路上的每一道沟褶,如时光展开缱绻画卷。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孤苦亡告,眷怀祖国”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怀抱。那是刷新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时刻——澳门翻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历史新页。

廿五载濠江奔涌、奋楫扬帆,“一国两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在澳门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充满喜和乐”的南海古城搭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擦亮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书写了“祖国好,澳门会更好”的精彩故事。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全面贯彻,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悲喜大三巴——穿越历史之门,共享盛世荣光

当晨辉倾洒在大三巴牌坊斑驳的花岗石墙上,澳门迎来新的一天。世界各地游客踩着葡式碎石路聚拢而来,在雕刻着异国神龛的石门上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400多年前,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冒险者踏足于此,澳门有了Macau的名字。后来,澳门与祖国母亲离散,成为哭泣的“七子”之一。

回归祖国前,澳门经济衰败,失业率高企,社会治安混乱……那时有人说,香港电影里出现澳门大三巴的镜头,一定是要有坏事发生了。

1999年12月20日,历史终于迎来翻转,重回祖国大家庭的澳门开启时代新页。从此,大三巴的镜头伴随越来越多喜事盛事。

如果说回归是一道门,那么透过历史的取景框,人们看到的是澳门居民当家做主的欣喜,是共享收获的欢愉,是人生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76岁的姚鸿明是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原负责人。“回归祖国让澳门人得以真正自己管理澳门。各街坊代表一致同意,在工作方针里加一句‘共建特区’。”他说,回归后街坊总会这个有全澳门最大“居委会”之称的社团组织,通过不同渠道向特区政府提出各方面意见建议,为澳门发展贡献“草根力量”。

(下转第四版)

--> 2024-12-15 —— 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纪事 1 1 黔东南日报 c278746.html 1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