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15日

让夜校市场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 戴先任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来,全国多地的夜校火热“出圈”,凭借超低的价格、丰富的课程,成为不少年轻务工者利用“夜”余时间为自己“充电”的不二选择。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夜校火爆的同时,也衍生出课程收费乱、内容质量不高、学员难维权等乱象。(12月13日《工人日报》)

夜校成了不少年轻务工者素质提升的“充电站”,夜校火爆“出圈”,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想从中“分一杯羹”。正如媒体曝光的,一些机构、个人打着夜校的名义,通过低价吸引客流,推出课程的质量难以让人满意,学员直呼上当。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夜校”,不过是假夜校,比如不具备相关培训资质,通过低价引客后,又对消费者进行高价收费、乱收费。一些夜校成了“黑店”“黑校”,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夜校热”火爆,供给与需求同提升,但相应的监管却没能及时跟上,导致行业呈野蛮生长之势,给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以夜校的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甚至欺诈。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夜校热”不能“野火”乱烧。夜校不能成了收割年轻人的“黑店”“黑校”。对于“夜校热”,商家可以趁热打铁,但不能趁火打劫。要能加强管理,整治不务正“夜”的夜校。广大受教育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与维权意识,要选择合法正规的机构,避免被无良商家忽悠,一旦权益受损,要能零容忍,不能忍气吞声,要能及时通过合法渠道维权。针对夜校市场,监管不能“黑灯瞎火”,要点亮监管“灯光”,让夜校市场在监管“灯光”“阳光”下规范运行。

要规范培训市场,关键还是要压实监管责任,要厘清责任边界,要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拧紧责任链条,让往日的“九龙治水”变成“握指成拳”,形成合力。这样,夜校等培训市场一些乱象才能得到根治,行业发展也才不会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

--> 2024-12-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78754.html 1 让夜校市场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