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16日

我州“四举措”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婕 龙静) 近年来,我州通过强化政策保障、稳定输出规模、促进就地就业、优化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助力全州易地扶贫搬迁户稳得下、留得住。

强化政策保障。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制定出台《州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措施》等系列政策,为全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和外出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更加充分就业。目前,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6.82万户劳动力16.94万人,实现就业6.82万户16.24万人,达成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就业目标。

稳定输出规模。加强与广东佛山等黔东南籍务工集中地的劳务协作,完善元旦、春节等重点时段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劳动能人作用,采取“重点区域稳岗输出”与“季节性灵活务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推进驻外劳务协作站体系和劳务协作稳岗就业基地建设。目前,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42个和粤黔共建“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16个,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劳动维权、岗位推荐、转岗服务等就业服务,有力稳定在外务工规模。目前,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实现县外就业9.66万人,其中省外就业8.3万人。

促进就地就业。围绕“四化”建设、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特色产业和新业态发展,大力挖掘收集州内就业岗位,积极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培育建设。截至目前,全州共建立创业孵化基地27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点)32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601个。加强就业帮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对难以通过市场化实现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进行安置就业。截至目前,全州易地搬迁劳动力实现县内就业6.58万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1.1万人。

优化就业服务。发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窗口)作用,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开展就业岗位推荐、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收集招聘岗位信息,在微信公众号、“苗侗就业通”小程序上多渠道发布,为企业和个人搭建交流平台。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意愿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中长期项目制培训和“马兰花”创业培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技能。今年以来,全州7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服务中心(窗口)共开展服务5.84万人次。目前,全州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零工驿站)186个,累计服务各类群体15.04万人次;全州人社部门组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2248人次。

--> 2024-12-16 1 1 黔东南日报 c278780.html 1 我州“四举措”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