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华甫 摄影报道
近日,麻江县金竹街道隆昌畲族村迎来了首届畲族非遗粑槽舞比赛,一场充满激情与传统文化碰撞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粑槽舞,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承载着畲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它于2005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麻江县乃至整个畲族聚居区的文化瑰宝。在麻江县境内,隆昌、六堡、仙坝等几个畲族村落是粑槽舞流传最广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将这项传统艺术代代相传,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粑槽舞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表演形式。在正式跳舞之前,需要举行庄重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和大自然的敬意。随着木鼓或铜鼓那沉稳而有力的节奏响起,舞者们开始按照固定的节拍翩翩起舞。他们用口诀的方式记住每一个动作和步伐,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体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性,更彰显了畲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舞姿粗犷豪放,充满了力量感,每一个跳跃、每一次转身都像是在诉说着畲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而且,粑槽舞具有极强的群众参与性,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加入其中,共同感受这股来自远古的力量。
本次比赛吸引了全村8个队共10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赛场上,各支队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着一声令下,第一支参赛队伍率先登场。只见他们手握竹棍,脚步轻快地跳动起来,口中念念有词,声音洪亮而整齐。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却又不失灵动之美,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接下来的每一支队伍也都毫不示弱,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有的队伍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舞步流畅自如;有的队伍则强调力量的爆发,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震撼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名。此次比赛的奖励十分诱人,第一名获得了一只20斤重的猪腿和6只鸭子,第二名获得了一只猪腿和4只鸭子,第三名获得了一只猪腿和2只鸭子,其余每支参赛队也都能获得一只猪腿作为奖励。这些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对畲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用当地饲养的土猪和鸭子作为奖品,既体现了隆昌村对本土特色农产品的自信,又让村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民族自豪感。
这场非遗粑槽舞比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是隆昌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驻村第一书记表示,在推进产业振兴与弘扬畲族文化同样至关重要。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村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大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这也为创建和美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畲族文化,真正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