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蒋鸿琪
每周三下午铃声一响,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瞬间热闹起来,全校106名教师和2000多名学生共同沉浸在欢声笑语、活力四射的体育世界里。
操场上,教师们化身为教练和裁判,学生们则分成各个小组,进行着各种体育活动。篮球架下,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投篮、防守。足球场上,教师们组织起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足球比赛,学生们在场上奔跑、传球、射门。
体育馆内,同样热闹非凡。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项目正在同步进行。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该校校长杨昌盛把“体育促智”的理念展现到极致。
牛刀小试 英语教师探索体育教育
谈及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不得不提到杨昌盛在任教初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1993年至1999年,我在黄平县重安职业中学任职英语教师,那段时间,发现班上部分学生频繁请假,经过了解,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杨昌盛说道。
面对这一现状,杨昌盛没有选择责备或放任,而是决定从根源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让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杨昌盛说。
于是,他开始着手改变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另一方面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他创新性地引入了体育教学模式,以跑操、打篮球、打兵乓球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经过不断尝试,黄平县重安职业中学的学生逐渐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在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同时学会了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寓教于乐 打造趣味与教育并重的教学模式
走进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足球场上的吊环、天梯,教学楼旁的大滑梯、攀岩墙,处处都充满了孩子们欢快活动的身影。这样的场景,与2012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回想起当年的开学季,杨昌盛记忆犹新。那时,每当新学期开始,总会有10-12个学生有各种原因不愿意来上学。面对这一问题,杨昌盛深刻意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他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上,我们特别注重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例如,在田径课上,教师会设计各种有趣的田径游戏或挑战赛等,让学生在挑战中锻炼体能和意志,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杨昌盛介绍道。
随之,杨昌盛又提出“体育促智”的理念,通过体育运动激活学生的智力,培养活泼向上身心健康的新时代接班人。
该理念很快反映在学校的教学成绩上。特别是在数学这一传统较为枯燥的学科上,学生们的成绩取得显著提升。据统计,与提出“体育促智”理念前相比,第二年该校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13.8分。
起初,面对体育教育这一全新领域,杨昌盛也感到了一定的挑战。但他深知,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去学习和理解,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道。
去年,新州镇第二小学被蔡崇信公益基金会选中加入“以体树人教育联盟”项目,杨昌盛跟着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去了很多学校调研,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有的学校把独轮车作为特色,锻炼学生的平衡力;有的学校把操场重新规划,安装不同高度的篮球架,让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参与进来。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校外教练和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参与体育教学,进一步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了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趣味性。
体教融合 让体育与学科教育并驾齐驱
“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体育的专项老师,或许还可以是数学老师、语文老师……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计算运动器材的使用次数、运动时间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们观察体育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提高写作能力;在自然学科上,老师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或动手实验,将抽象的自然概念与生动的体育活动相结合。
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新州镇第二小学的一种教学常态,老师们巧妙地将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
同时该校还构建了“三大体系”,即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创新学生活动体系和创新家校竞赛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新模式。该校坚持“晨跑+阳光大课间活动+课间活动和跑操”的运动链,并定期举办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
在杨昌盛的努力下,该校连续九年荣获黔东南州“基础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在体育、艺术等领域也屡获佳绩,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气排球特色学校”和“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等荣誉称号。
“能运动的孩子自然也会学习。”杨昌盛,这位不学体育专业的校长,凭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成功地以体育为杠杆,撬动了学校的育人方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