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18日

论“放得活”与“管得住”

□ 曾云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中,“放得活”就是要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管得住”则要求政府能够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放得活”与“管得住”的界定虽然言简意赅,要正确落实却充满挑战。这不仅需要深化对“放得活”与“管得住”关系的理性认识,深刻理解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蕴涵的重要意义,更需要实践中恰当把握 “放”与“管”之间的“度”。

一、深刻理解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时代意涵

如何处理“放”和“管”的关系,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焦点和难点。我国的经济体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有效激发了社会财富创造潜力。在过往的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市场经济机制的活力难以得到体现,极大地阻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步伐,也难以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促进短期的经济复苏和中长期的增长潜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基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理念,用辩证的思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提出了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高水平要求,不仅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还能够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能以改革发挥市场之效率,又能以协调提升治理之效力。对于巩固提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质量,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形成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助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确保发展的公平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显著制度优势、强大制度效能确保党和国家有强大的实力和足够的底气经得起各种风浪冲击,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二、理性认识“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关系

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质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放得活”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中的调节作用,释放市场作用的空间和潜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管得住”,则要求政府运用治理和管理手段,有效防控市场无序行为,化解市场失灵,维护公平竞争,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增长。“放得活”与“管得住”的辩证关系,实质就是政府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两者的统一体现了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放得活”强调目的,政府以“减法”换取市场活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减少繁冗复杂的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管得住”强调能力,要求政府以“加法”维护市场稳定。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从制度上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强调“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协作并举,要求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都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同时,“有为的政府”还需努力克服个人利益与社会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矛盾,充分保障市场秩序和各市场主体的利益,避免市场失灵,出现经济大衰退、大萧条、超级通货膨胀或严重的贫富分化。

“放得活”与“管得住”看似矛盾的两面,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双翼,不能将二者割裂与对立,或者相互取代。只有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才能保证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放得活”在于形成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效市场”。理性认识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关键是要弄清“放”什么和“管”什么。总体来说,政府应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幅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确保经营主体、商品价格和资源要素按照价值规律、市场法则来发挥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同时建构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创造并维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

三、正确落实“放得活”与“管得住”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需要深化对“放得活”与“管得住”关系的理性认识,更需要对“放得活”与“管得住”正确落实。这需要在“放得活”与“管得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恰当把握 “放”与“管”之间的“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既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也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就推进市场化改革而言,实现“放得活”,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为此,政府应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强制度供给,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建立和完善要素市场,推动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同时,政府应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强制性,加大对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治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激发市场的内在潜力。另外,政府还需优化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的政策及促进投资落地的机制,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投资增长机制,确保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得到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长期维护。

就发挥政府作用而言,实现“管得住”,需要实施精准的宏观调控和高效的政府监管,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市场竞争的公正性,从制度层面激发社会整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保障国民经济循环的畅通。为此,必须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新行政管理手段,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在市场机制不能到达的领域以及市场机制极端发展的地方,就应严格地“管”,同时,政府也需要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控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总体而言,只要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在这些领域就应大胆地“放”,给予市场机制运行的空间和环境。同时,在市场机制不能到达或者极端发展的地方,政府就应严格地“管”。只有“放”到位,才有活力,也只有“管”得住,才有秩序。两者各司其职、有机统一,就能达到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目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构建起来。

(作者系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 2024-12-18 1 1 黔东南日报 c279177.html 1 论“放得活”与“管得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