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令洌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贵州的发展,专门出台了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贵州省政府对黔东南州出台了打造对接融入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桥头堡”政策措施,这就给予包括锦屏县在内的全州十六个县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抓好新机遇,提高新认识,推动新发展
现在新一轮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摆到大家面前了,如何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桥头堡”政策总设计总规划,把握新机和先机,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机遇也是挑战,看哪个县领悟政策透彻,对接融入路径正确,时机把握精准,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对路,哪个县就可抢占先机,快一步打通对接“桥头堡”政策发展的快车道。
二、搞好调查研究,摸实摸清家底,找准对接融合点
首先,我们要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方各省经济状况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其前提是必须花一番精力,认真组织市场调查、充分认识人家发展的各方面优势,发展中的经验、资源和市场结构等情况,也要清楚他们相对的不足和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其次,要对锦屏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情况等,重新进行审视,重新分析定位,建立对接项目数据库,要借鉴田忌赛马的思维,扬长补短,重新洗牌,重新组合,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最后是要综合分析,明晰思路,找准角色定位,包括资源定位、产业定位、市场定位、技术定位和发展特色定位等,才能在对接融合中顺利契合,无缝衔接,长期合作,双赢互惠,共同发展。
三、定好目标,找对赛场,找准赛道
我们要抓好锦屏的两个宝贝做文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经济发达地区眼里的“金山银山”,是他们用金银所买不来的,在发达的工业省市看来,锦屏的绿水青山和民族风情都是活宝贝,三江六岸、隆里古城,文斗苗寨、青山界、黄哨山以及九寨北侗风情等到处是有待开发的宝藏,锦屏的石材、木材、水能等等,尤其是温度气候土壤等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大健康产业对接,进行旅游开发、中药材种植加工、休闲健康养生产业等大有潜力可挖,而且都是低碳生态可持健康发展的好项目,只要我们找到有实力有眼光合作伙伴,“富矿精开”,让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尽早转化和成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金山银山”。
四、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筑巢引凤,合作双赢
锦屏山水自然风光秀丽,原生原态原味,苗侗民族风情浓郁,木商文化历史悠久,杉木之乡美称驰名全国,以锦屏文书为载体的“诚信精神”“契约文化”令全球瞩目,以“诚信之乡”“契约之乡”的锦屏县,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优越的生态禀赋,可以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后花园和休闲旅游康养的理想之地,这些都是锦屏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这些散落杉乡大地的珍珠要怎样串成精美绝伦的项链,要有锦屏的文化主题品位内涵定位等考量和推介,才能使之更加闪耀夺目,吸引眼球,将资源优势实现向项目优势转变,让给锦屏投资合作的客商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补强短板,提升经济效益,加快锦屏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经营的现代化进程,真正实现合作双赢,持续健康发展。
五、学深悟透顶层设计,结合职能分析对接,挖穴植苗培育项目
省里的顶层设计政策出来了,要认真学,反复学,学懂学深学透,各部门要结合岗位职能职责,逐字逐句找出部门可以对接融合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思考并拓展出不同产业项目产品等对接办法,精选优选出可行性项目,进一步开展政策、技术、场地、设备及人才等分析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进行市场前景效益评估等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集思广益,整体整合,壮大对接融合“桥头堡”的发展项目库,培育经济项目,实现产业项目落地。
六、练好内功,夯实发展基础,引资引技发展
打造“桥头堡”政策文本里,提到涉及锦屏的项目,如提升打造锦屏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黎从榕锦”黔边城市带、支持锦屏城镇建设补短板强弱项、连通“桥头堡”的畅通工程、三板溪通航、港区建设、羽毛球小镇、石斛康养休闲、隆里古城、文斗苗寨、平秋抽水蓄能、家具泛家居产业等等项目,国家每年5个亿的投入,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文本中提到实施项目要搞好工作对接,要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漏,通过大项目大工程带动锦屏县提质增效发展。没有明确点到锦屏但契合“桥头堡”政策扶持覆盖范畴的项目,也要想方设法创造“跳板”,积极争取。
七、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要岗位,要当好行业市场“调查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路先锋”
要写好对接“桥头堡”政策的调研文章,必须制定出行业、部门、岗位和人才等方面的重点实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库,副科级或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职责,撰写一篇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文章,或提出一项有可行性的项目建议方案,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具有基础和前瞻性的参谋企划,充分挖掘职能职责的深度服务作用。
(作者单位:锦屏县档案馆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