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志国 曾祥斌) 近年来,凯里市紧紧围绕“稳就业”核心,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着力从技能培训、岗位供给、公共服务、创业带动、品牌打造五个方面入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技能培训提能力。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深入村(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密集企业等摸底排查劳动力培训需求和意愿,有针对性宣传、发动、组织培训。针对性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培训工程,以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和创业等培训为主要形式,满足不同就业形态个性化需求。目前,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7人次。
强化岗位供给增潜力。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采取“现场招聘+直播带岗”的方式,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目前累计开展线下招聘活动35场,提供岗位4.6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9400余人;开展线上直播带岗12场,提供就业岗位52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200余人。强化兜牢民生底线,认真落实“1311”就业服务,摸排失业人员并提供荐岗服务,受理线上线下失业登记1254人,通过提供就业服务帮助236人实现就业。
强化公共服务聚合力。发挥零工市场作用,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企业+零工市场”零工服务体系,以凯里市零工总市场带动辐射,建立公益性零工市场2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零工驿站4个。推动规范“人社+村居”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启动“人社+村居”便民服务站建设工作。目前,通过零工市场、零工驿站、便民服务站发布零工就业岗位1.46万余条,推荐零工就业1.52万余人次。
强化创业带动激活力。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劳动力自主创业,为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自主创业补贴、创业场所租赁补贴等政策支持。加强创业平台载体建设,依托黔东南高新技术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众创电商产业园等资源,积极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指导扩大产业园区用工岗位,促进劳动力就近就业。目前,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50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8万元、场租补贴42.56万元;全市已建成创业孵化基地5个,累计带动就业11000余人。
强化品牌打造强效力。依托“苗岭采收工”劳务品牌打造,围绕关键节点、结合当前农闲时节和农村劳动力实际,发挥人力资源公司优势,加强与广西北海、广东湛江等地区用工企业的无缝对接,利用“凯里就业”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用工需求信息,采取统一包车,将季节性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免费直达“就业地”的方式,组织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开展甘蔗采收等季节性务工,增加群众季节性收入。10月以来,全市已组织2400名“苗岭采收工”赴广东、广西采收甘蔗,预计务工时长3—5个月,可实现人均增收2万-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