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龙
12月16日,本报报道的《电话卡直播“0元购”骗你没商量》引起众多读者和网友的共鸣。一些市民反映,关于电话卡的“坑”还有不少,他们被绕得团团转。比如,说好的回馈老用户结果却是“杀熟”、推荐的优惠套餐开通后资费水涨船高、想要取消订购阻碍重重……运营商的套餐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12月18日《北京晚报》)
以“运营商虚假宣传”“运营商乱扣费”等关键词搜索,大量吐槽帖跃然屏上。不少网友吐槽,说是免费送流量,结果变成了升级套餐;办套餐的时候工作人员热情上门服务,想取消套餐时得自己拆卸设备,还得本人在工作日去营业厅办理......
电话卡套餐成套路,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侵害,更是对行业发展的阻碍。例如,多位用户表示,虽然被坑的数额不大,每个月就十几元、几十元,但这足以消耗大家的信任。运营商应该依法诚信行事,少些套路,靠真诚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留住用户。毕竟,留住用户唯有靠诚意,套路只能是套牢企业自己。
针对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政府监管部门应及时跟进。例如,督促营业网点提高工作规范性,特别是对于格式条款中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约定,销售人员应严格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同时,也应加强消费警示,增强消费者的防范。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经营,也应该依法给予惩治,从而净化市场环境。
消费者要增强消费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所以,消费者既要防范运营商频频推销电话下的套路,更应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面对权益被侵害要勇于依法维权。
总之,电信行业提供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绝不应该套路消费者。2022年,工信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便捷业务变更和解除,确保无协议约定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自由选择在售业务或套餐,为套餐降档与升档提供同样的办理方式。对于运营商理当多些诚意并拒绝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