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黄和根
又是雷山县,又是方祥乡,又是遗落在雷公山十万峻岭中的小小夜明珠。
从凯里出发,翻过云霄上的雷公山顶,顺着沟壑与山峦同频共振蜿蜒崎岖的陡路谨慎行驶,在一座小桥的分岔处右拐,索河而上,十分钟不到,猛然撞见一座木楼叠耸的村庄扑入眼帘。
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毛坪苗寨。
你没看错,心心念念,我用的就是个词。在我心里,没有哪个词语,能比这个更符合我对她的牵挂。她那婀娜的身姿出现在我的脑海,源于一个摄影爱好者给我图片的展示。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彼时我就想,总有一天,终是要去毛坪苗寨走一走的。
谁知,时光活似一匹烈马,当你降不住时,你所有的行踪,都由不得你自己。一晃十年过去了,我竟一直没能走进她。许是缘分所致吧。好几次,我有到过陡寨、格头等流光溢彩的苗寨,甚至抵达了离她一山之隔的白岩、乌东苗寨,可是身不由己,到底未能成行。
眼下,终于可以投入她的怀抱,一任我汪洋恣肆着久囿于胸的幻象。
河流,小径,木楼,田园,山和雾,家禽与飞鸟,以及忙于农事的耕者,大体构成了人与自然的毛坪苗寨。而毛坪苗寨之美,尤其离不开河流。两条小河汇于一处,穿过村庄,奔流而下,一个活灵活现的“人”字由此形成。这个“人”,自深山峡谷中涓滴成流,穿过无数村庄,掠过无数峡谷,见过无数的城市无数的人,最终汇入江河大海。
这不就是概莫能外的活生生的人么?
一个“人”字六条岸,使古朴的木楼,随着河流的蜿蜒,参差不齐地亭亭玉立着。木楼之间,互留通道,用了鹅卵石铺就,每当阳光自飞檐瀑下,顿生五光十色,以至于人行其间,频发错觉,恍然置身于文采焕然的古代。
把“人”字倒立起来,自头部逆流而上,三百六十多栋苗族传统木质吊脚楼疏密有度临水分布着,离水远的,则依山而建,有的甚至明晃晃悬挂于半山腰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倘若你肯勤于运动,一定要爬上不同方向的山头,只为俯瞰那云雾里的烟火人间。而一十三座风格各异的小桥,则串联起“人”字六岸的古老农耕生活。
我行走在“人”字的一“捺”上,这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左边是良田,田里稻浪盈盈,稻下鲤鱼打挺,田岸是木楼;右边是护栏,护栏之下是河流,河沙清晰可数,河岸也是木楼。在木楼与河岸之间,李树迎风摇曳,李子正黄时。河风迎面吹来,有山野之味,更有稻香袭人。一群鸭子扑闪扑扇着翅膀,逆流起飞,水花似雾,一时缥缈一片。好几只已然飞到河道转弯处,不见了踪影。猛抬头,只见护栏上,独立着一只鸭子,抖动着翅膀,在薄薄的栏片上踱来踱去。车辆在它身边往来,居然丝毫不带惊奇。人们从它身边路过,好奇的游客更是驻足观看,竟然也不带回头观望。
这令我讶异万分。连忙端起手机,打开摄像头,小心翼翼靠近去,无论什么角度,无论远摄近拍,硬是不受惊吓。到底欺身过去,同它并排观河景。它只摆摆尾巴,抖抖羽毛,纵身一跃,跳到马路上,摇身摆尾,悠然自去了。我想,它也许在笑我,世上竟有如此无聊至极的人。我简直疑心它是不是受过特殊训练,只为专给游人取景拍照,以期留下人与自然是怎样和谐共生的惊叹。
惊喜之余,心满意足了,开始走村串寨。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基本上都栽有李子树。人生地不熟,想吃不敢摘。遇见一村民,答以随便享用,再不吃就烂在树上了。这可把我高兴坏了。这一顿饱吃,直把肚皮隆起一个山包。山里野果似的成长环境,想着带点回去,给家人尝尝鲜。敲响一户人家,欣然献出塑料袋,顶大顶结实那种。非但如此,还怕我不会爬树,发生危险,索性就帮着采摘。很想给他一点报酬,手刚伸进口袋,那人早就摇头摆手。这情形,像是在我之前,已有不少游客受他恩惠,并且受了恩惠的游客也有我这般举措似的。相形之下,倒显得我“猥琐”起来。无地自容之际,那人爽朗开口了:“晚上我家吃黑毛猪肉,下寨一户人家刚刚宰杀的,我家称了十多斤,请你过来喝杯毛坪米酒哈。”这使我受宠若惊,旋即道谢不迭。
夜幕降临时分,雾从河床升起,亦自八方山野扑来,各家炊烟七扭八拐的,分不清是雾还是烟,这使得整座苗寨,很快就飘飘然处于人间仙境了。跑到小卖部买烟,一个人朝我失声大喊:“是你啊?太好了,正愁寻不着你。快,跟我走,喝酒去!”不由分说,拽着我的右手就走。仔细一瞧,原来是那位帮我爬树摘李子的老哥哥,黝黑的皮肤见证了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
那晚,我醉酒了。当然,若非喝到下半场,主人家以其热情洋溢的苗歌来敬酒,兴许不至于酩酊大醉吧。
——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契合了我对诗和远方的定义。只在不知不觉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座苗寨。
独特的层状地貌及苗族先民稻作渔猎的生活方式,在大山中构建出层层梯田和小面积耕地的独特景观。除却喀斯特地貌鬼斧神工般的构造,试问据天之下,哪里还能寻出这样一片天地呢!只需一座“环雷公山种子博物馆”,便足以见证一座天然生态屏障,见证一座天然物种基因宝库。而所有的这一切,无不彰显雷公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难怪去过的人们都会说,这里是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的世界珍稀之地的地段之一,毛坪苗寨简直就是活脱脱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于是乎夜宿毛坪,我住的正是“桃源居”。后来才知道,为首的是一位八零后年轻人,是一位资深北漂,所以他给民宿的命名,除了“桃源居”这样如梦似幻的,也有“我在苗寨有栋房”这般极具诱力的,更有“青年养老院”这般直抵内心的。我曾经也是一位北漂,也在北上广打拼过。如今选择定居被誉为“苗岭明珠”的凯里,深知“我在苗寨有栋房”的迫切心理,更是理解“青年养老院”的横空出世。
雷公山是一座天然氧吧,散落于山区各个角落的苗寨,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风俗民情,吸引着跟时间赛跑的大都市里,那些被工作和生活折磨到精疲力尽的人们趋之若鹜,并且纷至沓来,然后恨不能一去不返——陡寨、格头、乌东、白岩,无不如此,更何况令人一见倾心的毛坪苗寨!
翌日醒来,白雾透过纱窗潜入房来,似轻纱朦胧着淡淡睡意,更似爱人那纤纤细手的抚摸。推窗望去,木楼在飞雾里影影绰绰,四处山峦早已不见了踪迹,唯独鸟声却能清晰入耳。什么时候,一个声音自灵魂深处袅袅传来,并且越传越清晰,越清晰越铿锵——想在苗寨有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