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26日

锦屏县偶里乡:

茶油香飘 留住乡愁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勇 龙景桃) 近日,锦屏县偶里乡寨欧村传统榨油坊内,龙立续和一批批前来榨油的村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烘烤油籽、电机碾粉、木甄蒸熟、压制茶饼、压榨取油……山茶油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当地人用最传统的榨油方式,承载和传递着岁月的痕迹与浓浓的乡愁。

今年60多岁的龙立续,已经经营这个传统榨油坊37年。每到山茶籽成熟的季节,乡亲们纷纷把晒干的山茶籽送来榨油,他就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前来的乡亲,与大家齐心协力开启榨油之旅。

4个烤床上摊满了圆润饱满的茶籽,在老榨油工的指导下,一次1500公斤左右的茶油籽在木耙子的不停翻动下,轻的浮上来,重的沉下去,受热均匀。茶籽烘干后,打成粉状,再放到甄子里面蒸熟,然后用稻草和模具把蒸好的茶籽粉,做成一个个圆形的茶饼,放到压榨机上进行最后的压榨,色泽金黄透亮,散发着清香淡雅新鲜山茶油汩汩流流出。

“我从1987年就开始经营这个榨油坊,已经37年了,在我这榨的油多的每年有1.5万公斤,少的时候也有5000公斤,这是传统工艺,茶油也来之不易,我做一辈子这个,心里很有成就。”说起这几十年经营的老作坊,龙立续眼神格外坚定。

油茶作为偶里乡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已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纯手工古法榨油方式一直受到群众青睐而流传下来。除了自家食用外,剩余的便会售卖,来增加家庭收入。

“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茶油山,几十上百亩都有,大家一直都喜欢吃这种本地的、原生态的油茶,味道清香,还能当药材,用途多着呢。”寨先村村民吴厚彬介绍道。

近年来,偶里乡紧紧围绕“生态偶里·醉美茶乡”战略目标定位,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现有油茶面积近4万亩,通过有机认证2.5万亩,低产低效改造1.07万亩,油茶新造0.5万亩。

像龙立续这样传统工艺的榨油坊,还分布在偶里乡很多村,他们用纯正的味道和质朴的情怀,让古老的山茶油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也成为当地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12-26 锦屏县偶里乡: 1 1 黔东南日报 c279942.html 1 茶油香飘 留住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