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聂蕾 刘汉钦 任栎铭
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运营,黔东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为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自2022年起,我州积极把握机遇,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充分利用自身的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等独特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精准对接大湾区消费升级和游客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功能,致力于建设一个面向大湾区的山地民族文化旅游和生态康养目的地。
贵广高铁的开通,使得从江晋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入黔“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针对这些新机遇、新变化,从江县积极谋划,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开拓旅游客源市场。
“高铁开通初期年接待量14万人次,迅速增长至如今的100万人次,旅游收入也实现了从0.9亿元到现在11亿元的飞跃。其中,岜沙苗寨、加榜梯田等景区也成为大湾区游客的心之向往。”从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高阳说,下一步将继续紧扣“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品牌,全面推进旅游与大健康融合发展,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全面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州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推动“流量”“质量”两大提升,加快推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生态旅游康养区。为了精准对接大湾区的消费升级和游客市场需求,我州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功能。一方面依托自身的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山地旅游、生态旅游等,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漂流、徒步、露营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深入挖掘自身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黔东南多彩的民族文化。
黎平县从“面对面”转变为“屏对屏”,开展线上直播宣传、云上签、网络购等举措,推动“桥头堡”政策落实落细,争取一切文化交流及旅游推介活动机会,不断提升黎平知名度。从2016年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2017金秋芦笙盛会、2018年央视春晚肇兴分会场,再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系列赛(黎平站)、2024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侗年节等活动顺利举行,让更多人知道黔东南民族文化的浓郁、当地群众的热情。这些活动的举办,给当地带来大量客源,肇兴侗寨景区旅游经济也得到飞速发展。
“贵广高铁开通后,我们投入大量精力,在大湾区设了文化旅游常态化宣传队伍,设置宣传营销中心,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大湾区游客来黎平旅游。”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昌永说,目前大湾区是黎平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其中,肇兴侗寨2014年门票综合收入 475 万元;截止到2024年12月份入园人数已达80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约 3000万元。
我州为了加强与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非遗展演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大湾区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黔东南的民族文化。同时,还与大湾区相关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等走进大湾区,为黔东南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两年,榕江县还依托“村超”品牌流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举办“村超”系列赛事,开发特色研学活动和“村超”+村寨、“村超”+拉拉队等新玩法,吸引大湾区游客到榕江开展露营研学旅游,体验“村超”足球研学、非遗文创研学,感受苗侗民俗文化风情。
榕江县忠诚镇乐乡村结合实际,盯紧贵广高铁的交通便利,引进运行主体打造民宿,开发研学游、亲子游等,吸引大湾区游客。“现在交通方便,从大湾区来到榕江就4个小时左右,而从榕江高铁站到乐乡也就7公里,所以来我们村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前三季度的总接待量超过3万人次。”乐乡村党支部书记龙跃波开心地说道。
这两年,随着贵州“村超”火爆出圈,大湾区游客中午还在广州、深圳,踏上贵广高铁列车,下午就能到达榕江看“村超”、品美食、感受现场气氛,特别便利。来自广州的陈志海先生说:“以前还不知道榕江在哪里,有了贵广高铁之后还经常来这边游玩,今年都来过两次,专程来看‘村超’、感受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氛围。”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