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喂,你好,请问你找谁?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法院?碳汇款到不到账?碳汇款已经到账啦。刚刚到账的。”老欧慢慢放下接起的电话。
老欧是剑河县林业局局长欧光远。12月25日,临近年底,他依旧非常忙碌。
“现在很多企业到我这里来咨询,买碳汇的很多,每天会接到四五个电话。”
刚刚给老欧打电话的,是前不久从县林业局买碳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法院判决的一家企业。买碳不上农贸市场,而是到林业局,这事儿听着都新鲜,而且这碳一下子就卖到大湾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是贵州省首笔跨省的碳汇交易,也是全国首张司法领域跨省林业碳票,拓展了东西部协作的新领域。”欧光远娓娓道来。
在东西部协作“东风”下,剑河县与佛山市南海区携手共进,山海情在协作下越来越深,两地东西部帮扶协作从产业向跨区域绿色发展协作迈进。
跨地区交易没有先例,剑河县和南海区需要打通的障碍首先是政策等方面的障碍,碳票需要广东佛山地区的认可才可以完成,老欧就负责牵线搭桥,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向东西部协作工作组汇报,找法院磋商。
为了让碳卖得更好,老欧努力将碳协作纳入“广东佛山—贵州黔东南”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内容。老欧笑着说,佛黔一家亲,我们加强与大湾区市场对接,实现碳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转化。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法院生态法庭的促成下,并现场交付全国首张司法领域跨省林业碳票。
林业碳汇是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排放权交易相结合的活动。
剑河县是全国28个重点集体林区和贵州省1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2021年被省林业局列为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县,2023年被列为全省“国储林+树种结构调整相融合”碳汇试点县,2024年被确定为全省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县。
省州点题将碳汇作为重点改革事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剑河实践的重要抓手。县里决心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努力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形成剑河首创经验。
老欧以前卖过碳,但是他只是在剑河县和周边县市“卖碳”。作为单位的一把手,这份极具开拓性的工作交到了老欧的手上。
刚开始接这项任务的时候,老欧觉都没怎么睡好,感觉很悬。好在单位还有一个业务骨干吴荣林,这是一个工作了35年的老林业人,他们一起查资料、问老师、请专家。他们请教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执行院长姬宏旺(高级工程师)。
他们明白林业碳汇大有可为,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并不是所有的森林固碳量都可以拿出来卖,林业碳汇CCER项目准入条件高,必须由人工干预,新造林或者林业管理所带来的增长部分,才可以作为林业碳汇进行交易。
如今制定项目方法学与设计实施项目完全是“两张皮”。碳汇方法学数量“少”,项目体量“小”,技术要求“高”,方法学适用条件“严”。许多具备潜力的植树造林工程本有可能转化为符合标准的CCER项目,然而因相关资料的不规范或缺失,导致这些项目无法得到有效开发,进而影响农民群体应享有的生态补偿权益,不得不“削足适履”来满足方法学的要求。
对于森林覆盖率达72.42%的剑河县来说,开发存量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经初步筛选,能用于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森林面积仅有3%—4%。
“好在剑河县委县政府对碳汇工作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我们去开发产品遇到的都是一路绿灯。”老欧说。
剑河县终于在2022年6月,成功开发和颁发黔东南州首张林业碳票。
2023年7月,成功开发乡村振兴低收入群众碳汇造林项目,涉及160户农户、林地面积2317亩,县林业局提前支付农户的碳汇林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
“脱贫户杨通锦家8口人,年收入低于1万元,是县里的重点监测户,通过碳汇林项目,得到收益62700元,巩固了脱贫成果,我们感觉碳汇工作很有意义。”老欧开心地说。
林业部门把碳汇产品购买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开发产品和寻找买家。可问题是谁会来买碳汇。
剑河县引入司法碳汇认购,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建立认购机制。
2022年以来,剑河县实现司法碳汇认购交易67.16万元,代偿范围覆盖本县和雷山、黎平、镇远、麻江、岑巩等六个县。
为了让碳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今年12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科技公司与剑河县林业局签订协议,跨省认购剑河县林业碳票减排量1176吨,价值10万元。全国首张司法领域跨省林业碳票交付,转账到账,至此,剑河林业碳汇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