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12月30日

打包费不能成为“糊涂账”

○ 王琦

“18.5元的粥饼外卖,包装费就要6元”“每串烧烤都要收打包费,送到时只有一个锡纸打包起来”……近些年,收取打包费已成为外卖行业常态。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实际交易中,打包费因缺乏标准、计价不合理、过度收取包装费,屡遭消费者诟病。(12月27日《央广网》)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商家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打包费的初衷是为了响应国家限塑令,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从而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这一点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环保理念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打包费却变得复杂且充满争议。其中,缺乏统一标准、计价不合理以及过度收取等问题尤为突出。

商家在设定打包费时,应该基于实际成本进行合理定价。然而,一些商家却将打包费作为弥补其他成本的方式,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商家应该明白,虽然打包费可以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如果因此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那么这笔收入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桥梁,也应该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平台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打包费的收取是公平、透明和合理的。例如,平台可以设定打包费的最高限额,并对商家的打包费进行定期审核。同时,平台也应该鼓励商家使用环保包装材料,从而降低打包成本,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除了平台和商家的努力外,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警惕。在点餐时,消费者应该仔细核对打包费用,如果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向商家或平台反馈。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那些打包费合理、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行消费。

打包费本是一个简单的费用项目,但却因为各种因素而变得复杂。从长远来看,要想解决打包费的问题,需要政府、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打包费的收取标准;平台可以加强监管,确保商家的合规经营;商家可以诚信经营,合理设定打包费;而消费者则可以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打包费回归其本质,成为促进环保和食品安全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消费者心中的痛点。

--> 2024-12-30 1 1 黔东南日报 c280294.html 1 打包费不能成为“糊涂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