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予涵
“手写的春联有生气、更喜庆。”昨天上午,镇海市民洪文雅拿着区级文化特派员、镇海区文化馆馆长王荆现场书写的春联爱不释手。这是昨天举行的2025年镇海区文化馆“送福送春联”活动暨文化特派员惠民活动的生动一幕。(1月7日《宁波日报》)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也是很多人温暖的过年记忆,更让过年有了浓浓的文化味。在过去,春联手写相当普遍,红纸黑字,散发着墨香,吉祥喜气。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都不手写春联了,而是直接买几副现成的印刷春联贴在门上。
究其因,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毛笔已非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随着钢笔、铅笔、圆珠笔等各种硬笔书写工具的普及,毛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绝大多数人不会写毛笔字,书法技能欠缺,想要写出一副漂亮的春联自然就成了一件难事。
印刷春联尽管看着精美,但缺少了墨香,终归是缺了点书法的灵动和韵味,难以体现文化情怀和艺术审美。而机器批量生产,导致春联不可避免出现形式与内容上的千篇一律,更有甚者,春联上还印有企业名称,成了不伦不类的“广告春联”,也造成了春联原本文化意义的打折。
手写春联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好载体,我们要大力倡导、推广和使用。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书法教育,鼓励市民提起毛笔写春联,让手写春联这一传统习俗传承下去。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多组织春联义写活动,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春联作品,让手写春联在千家万户的门楣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