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彦) 今年以来,凯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基层为根、机制为干、特色为叶”的“树形工作法”,推动劳动人事争议实质化解,不断开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基层为“根”,基层调解组织是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以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有统一标识、有标准台账的“四有”标准指导各镇(街道)统一设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21个,实现镇(街道)基层调解组织100%全覆盖。通过“市人社局+乡镇+街道”联创共建模式,建立网格织密经络的方式形成调解新机制,将调解的脉络延伸到最基层。2024年以来,基层调解组织在全国劳动争议在线调解管理平台受理案件137起,调解成功47起,结案金额37.6万元。
机制为“干”。实行“流动的仲裁庭”工作机制,将劳动人事争议的典型案例开在发生争议的第一线,内容涵盖了工伤赔偿、劳动合同、工时休假、妇女权益等各个方面,同时邀请企业旁听庭审进行普法宣传,今年以来,通过“流动仲裁庭”上门开展现场庭审的方式,为46名劳动者调解劳动报酬金额达87.29万元。完善调审衔接工作长效机制,开展裁审衔接案件信息比对工作,完成2023年凯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621起案件比对工作,让我市仲裁机构及时了解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具体情况,有助于统一受案范围和法律适用标准,为今后高质量完成裁审衔接,提升仲裁、司法质效和公信力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特色为“叶”。通过“理论+案例分析+实操”的培训方式,为企业和乡镇街道培养基层调解员150余人,充实劳动争议调解队伍。采用“庭审+评议”工作模式,开展仲裁庭审观摩活动,邀请社保、就业等部门业务负责同志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现场庭审观摩。截至目前,线下受理各类劳动争议仲裁案件659起,结案629起,仲裁结案率95.45%,结案金额达1801.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