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岑轩) 近年以来,岑巩县聚焦人才资源稀缺、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积极探索实施“荣誉聚才”工作机制,持续在“选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民主评比,公心选才。制定《岑巩县关于选聘“荣誉市民”“荣誉村民”的实施方案》,按照“自愿自主、双向选择、互利共赢、促进发展”原则,将对接项目落地、带动就业人数、纳税额度等8项指标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民主评议、集中评审、公示认定等五大程序,从在岑挂职干部、在岑投资发展的企业家以及省、州选派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中,评选出政治素质好、群众口碑好、能力素质强并对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作为“荣誉市民”“荣誉村民”,颁发荣誉证书,积极宣传推介个人先进事迹,有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评选出“荣誉市民”8人、“荣誉村民”27人。
坚持人岗相适,精心用才。立足发展实际,根据每位“荣誉市民”“荣誉村民”学历、技术、人脉、资源等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到多领域发展队伍中,并列入相应层级、对口部门进行管理服务,高效破解水稻制种产业、新能源项目、教育事业等发展难题。积极组织“荣誉市民”“荣誉村民”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讨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引导其成为推介岑巩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推介员”、招才引智的“讲解员”,有效助力岑巩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利用春节、中秋节契机组织召开座谈会2次,收集对岑巩各领域发展的工作意见建议12条。
坚持服务为本,暖心留才。制定《岑巩县干部人才帮扶联络服务机制》,将选聘的“荣誉市民”“荣誉村民”纳入联络服务范围,每逢“人才日”、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假日,由县级领导干部带队对其开展走访慰问。明确规定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不受在岑巩居住年限限制,即可办理岑巩常住户口;其子女入托、高中及以下教育阶段的入学,凭县委组织部、人社部门证明即可在岑就学;对已离开本县的“荣誉市民”“荣誉村民”,由统战、科协等部门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沟通联系增进感情,对有返岑发展意愿的将提供全面保障和贴心服务。目前,共走访慰问入选人员10人次,发放慰问金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