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1月14日

一载耕耘结硕果 今朝扬帆启新程

——2024年雷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 李高莉

西江千户苗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李雪摄)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展的活态文化展示 (杨维丽 摄)

“姑妈篮球”火爆出圈

县城一隅

雷山县被评为茶叶百强县

雷山银球茶受外宾欢迎

文化产业喜分红 (杨维丽 摄)

达地牛满坡

《仰欧桑》大型歌舞诗剧受欢迎 (杨维丽摄)

盛大的雷山苗年暨鼓藏节 (钟传坤 摄 )

西江千户苗寨

凝心聚力勇开拓,昂首阔步奔未来。

2024年,雷山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45亿元,同比增长5.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9%和7.5%;

2024年1-11月,全县固定投资房地产增长73.5%;

2024年1-11月,全县接待游客1257.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45亿元,同比增长26.73%。

2024年,全县劳动力就业率达95.04%;

2024年,全县完成28个村、906户“水改”“电改”任务;

2024年,全县154个村全部完成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目标;

2024年,全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完成退化林修复6.2万亩,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率均达100%,森林覆盖率72.8%……

一项项亮眼的成绩,展现出雷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韧性与蓬勃活力。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时间澎湃涛声中雷山的奋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雷山县如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深知时不我待,紧紧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锐意进取 经济总体增长态势良好

这一年,雷山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坚持向改革要效益,选准小切口狠抓园改、企改、旅改、村集体经济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增强了发展动能。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45亿元,增长5.4%,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11月全县固定投资房地产增长73.5%,排全州第三。前三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9%和7.5%。

“四化”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一年,雷山县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粮食播种面积17.64万亩,同比增长2.32%。建成“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18个。全县茶园面积16.3万亩,茶叶产量6783.35吨,综合产值12.41亿元。雷山银球茶在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春季斗茶大赛中荣获绿茶类金奖茶王,并入选中国好绿茶地图及2024中国好绿茶名单。林下经济利用面积42.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2.97亿元。

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西江千户苗寨打造世界级旅游王牌景区,坚持以节促旅、以赛兴旅、以旅彰文,举办雷山苗年暨鼓藏节非遗展演,山地自行车、环雷公山马拉松赛,“姑妈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苗岭匠心”区域公共品牌完成创建。毛坪村环雷公山种子博物馆入围2024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个。完成“麻菇稻”茶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6户特色食品企业获得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2户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完成茶城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及观音阁等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狠抓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开展污水管网、河道清淤和建筑外观更新、城市绿化美化。

顺势而为 新质生产力培育初见成效

这一年,雷山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在数字经济赋能和绿色产业等领域探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以西江景区为黔东南首站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电商网络零售额达7.05亿元。海底捞与雷山县签订300吨鱼酱酸购销协议,雷山鱼酱酸成功进入海底捞全国1300余家门店销售。

同时,在茶叶销售方面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持续开展网络直播带货和电商促消费活动,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电商销售平台合作,推荐雷山银球茶入选淘宝头部主播李佳琦直播商品,销售金额达975.601万元。

一年来,全县加快推广组织化茶青采摘生产模式,建立“雷山茶工”专业队伍,提高采摘效率。建立标准化体系,确保茶叶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为保障茶农和茶企利益,制定茶青参考指导价格和监管机制。雷山县还鼓励茶叶加工企业创新产品,拓宽增值空间。2024年,组织6.5万人次参与茶叶生产,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建档立卡脱贫户等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参与茶青采摘的人员平均增收3000至5000元。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家国翩然风姿下雷山的发展

2024年,雷山县不断推进深化改革,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新举措,深挖文化与旅游资源,成功打造了“雷山苗年”“姑妈篮球”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新业态争涌现

这一年,雷山县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着力将苗年、鼓藏节、“姑妈篮球赛”、《仰欧桑》等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打造成为旅游产品,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标。

2024年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和苗年暨鼓藏节共举办四次大型“姑妈篮球赛”。截至2024年12月,全网浏览量147亿次,浏览量呈“几何式”增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全年刊播“姑妈篮球”相关新闻20余条,各级媒体刊发刊播转发相关文章、图文信息、短视频20000余条。“姑妈篮球”的快乐运动方式现已推行至全国37个县(市)。2024年11月24日在海南三亚,“姑妈篮球”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姑妈篮球”成为贵州省第三大文体旅赛事IP。

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剧目于2024年8月10日正式投入市场,仅仅3个月时间便演出99场,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共计收入828万元,带动6个村400余名群众增收,实现工资收入102万余元。

同时,雷山县也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方祥乡水寨村以高山冷水稻花鱼示范基地项目为着力点,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耕体验、康养旅游等,打造出渔业养殖、餐饮垂钓、观光旅游、特色民宿、阳光露营等休闲娱乐体验项目,促进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水寨村高山冷水鱼销售0.533万公斤,销售额32万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24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在雷山县铜鼓广场开幕,近万名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以巡游和展演的方式与八方游客载歌载舞共庆佳节。

截至11月30日,雷山苗年暨鼓藏节系列活动全网浏览量121亿次。有关雷山苗年、鼓藏节话题持续保持热度,雷山苗年、鼓藏节话题持续7天登上抖音贵州热搜榜第一名。活动期间,61家主流媒体和98名新媒体记者参与报道,创历年新高。报道数量和质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被广泛采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频道推送13条新闻。此外,纸媒报道也创纪录,《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等多家报纸头版、整版或报眼等版面进行报道。“悠然雷山”各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37万次,中央和省级媒体雷山苗年暨鼓藏节开幕式直播浏览量超过8000万次。邀请的网红和新媒体雷山苗年暨鼓藏节期间浏览量达2.3亿次。国际传播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马来西亚、巴西、新加坡等国的媒体,均对雷山苗年暨鼓藏节进行了广泛报道。

优化环境取突破

这一年,雷山县抢抓机遇谋划项目,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6255万元。聚焦“两重”“两新”、水利等重点领域,推进开工投产,新开工项目26个,完成投资5.56亿元。实施农林牧渔、交通等九大领域7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实“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成立“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和“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推进金融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年行动,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签约合同投资额6.88亿元。

乡村振兴获成效

这一年,雷山县积极统筹财政衔接资金1.19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协调引进投入中直定点帮扶资金1000万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165万元,实施项目36个。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推进“3+1”保障全面“回头看”专项行动,消除风险监测对象635户2379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128个,引导外出务工就业2.41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20320.48元,同比增长8.94%,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省“两改两治理”现场观摩会暨经验交流会在雷山县召开。

社会建设成果丰硕

不渝人民情怀里雷山的实践

2024年,雷山县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积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看教育。投入4153万元,实施一批教育改扩建工程。完善雷山民中、第二中学、第三中学、乌江小学等教育基础设施,丹江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提质。高考上线率提高3.55个百分点,中考人均总分提升17.8分。兑现各类教育资助资金2382万元,受助学生3.49万人。持续推进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3.88万人次。

看保障。有力推进社会兜底保障救助,保障重点人群基本生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297.93万元,惠及3637户15839。全县救助季节性缺粮共计14吨,惠及1898户4642人。做好救灾救助,发放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15万元,农房保险理赔2068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4亿元。

看医疗。持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县乡区域资源共享。有序推进县医院中医服务大楼建设,完成西江镇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项目、22个村卫生室维修。乡村医生线下集中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看就业。全县劳动力共8.68万人,实现就业8.25万人;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劳动力稳岗就业人数2.49万人,务工就业率达81.64%。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场所租赁补贴等政策。

深化劳务协作,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服务3.2万人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7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792人。开展“广东技工”“南粤家政”“茶叶加工”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1187人次。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建立“零++”零工市场,多举措完善就业服务“一张网”,输出程度76.25%。

看文化。完成非遗高级技能人才培训30人和苗绣培训66人。《藤编工艺》《达地水族鱼包韭菜烹饪技艺》《雷山盦汤加工技艺》《竹编工艺》《水书习俗》5项县级非遗项目成功列入黔东南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绿茶制作技艺·雷山银球茶制作技艺》《雷山土陶瓷器制作技艺》《苗族古歌》3项州级非遗项目进入贵州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桂英、杨光宾二位同志获得年度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表彰。

同时,完成了“苗岭匠心”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以及银饰、织锦等非遗产品的设计打样,包括耳环、戒指、杯垫等共计7款。组织参与旅游商品大赛,锦鸡绣业公司的刺绣胸针系列产品获得“2024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优秀奖和“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进一步提升了雷山县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雷山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6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1项。

看治安。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秋季攻坚战、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西江景区“六项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投入安全生产资金3485万元,开展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7.11公里,深入重点行业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推动自建房消防改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民族法治示范创建,矛盾纠纷调成率95.2%。雷山县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紧盯公共安全领域、社会领域等重大风险隐患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大力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黑恶势力严打态势,社会和谐平稳。

看文明。严格贯彻“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公共文化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76个,完善理论宣讲、教育科技、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等五大平台建设。2024年,择优推荐申报创建全国文明乡镇1个、文明村2个、文明单位1个、文明校园1个,对往届全国文明村镇复查申报3个、文明单位复查申报2个。

看设施。推进50户以上木质连片房屋村寨消防“水改”“电改”,完成28个村、906户“水改”“电改”任务。启动实施西江景区消防大水管网项目,已完成3956米大水管网安装。完成大塘镇九十九公里至塔石、塔石至达地路段恢复暨改善提升、4座危桥改造等民生工程。积极推进燃气管网建设,管道铺设27.7公里。

看生态。争取740万元实施长丰污水管网空白区整治、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和西江污水处理厂应急工程及配套管网维修建设工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7%,完成防洪堤建设40.20公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5个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2.169公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92%以上,全县无害化处理率94%以上。落实好林长巡林、河长巡河制度。全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完成退化林修复6.2万亩,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率均达100%,森林覆盖率72.8%。

2025年,雷山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部署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雷山篇章努力奋斗。

(本版图文均由雷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 2025-01-14 ——2024年雷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 李高莉 1 1 黔东南日报 c282383.html 1 一载耕耘结硕果 今朝扬帆启新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