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张 鹏 姚守敏
近年来,我州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和帮扶车间发展,探索出一条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致富之路,持续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和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
发展车间企业
带动群众就近就业
在施秉县南官营社区的贵州省亿丹妮服饰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里,80多名缝纫工人正在熟练地加工服饰。“就在家门口上班,公司还包伙食,回家有时间照顾老人、陪孩子学习,我感觉很满意。”在亿丹妮服饰帮扶车间就业的搬迁群众杨燕高兴地说,“我在广东学的就是缝纫,来到新公司上班后,干的还是老活路,每月计件工资在2200元以上,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
像杨燕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还有很多,家门口的就业帮扶车间有效地破解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和照顾老人小孩的难题,大力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融入。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服装来料加工,以外贸为主,于2024年2月开始投产,目前有生产线4条、工人80多人。公司建有食堂,职工和其孩子都可以在食堂免费用餐,有交通补贴和租房补贴。我们还打算再建一个益童区,分为娱乐区和学习区,由公司出资聘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负责照看员工的孩子,并辅导孩子的作业和学习,让员工放心工作。” 贵州省亿丹妮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嘉豪说。
截至目前,贵州省亿丹妮服饰有限公司共吸纳就业8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8人,月平均工资2100元左右。在车间上班的搬迁群众普遍表示,家门口就业既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还能增加家庭收入,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同样,家住从江县洛香镇井当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石锦兰,因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经井当社区介绍,石锦兰到广州贵龙饰品贸易有限公司从江井当分公司就业,每月可获得4000元以上收入,成功解决了其因为需要照顾家人,而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难题。据了解,位于井当社区的广州贵龙饰品贸易有限公司从江分公司2024年的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00余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长期稳定就业的有70余人。
近年来,我州大力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帮扶车间247家,提供岗位近3万个,解决群众就业2.2万余人,其中带动搬迁群众就近稳定就业5000余人,真正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新建厂房基地
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走进位于剑河县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区的粤黔协作共建就业创业基地,只见一层和二层的贵州尚亿腾业工艺有限公司里,藤编工人们正在忙着将手中的藤条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2023年,剑河县整合中央财政戴帽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幸福社区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粤黔协作共建就业创业基地,总建筑面积7455.05平方米,于2024年9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项目采取租赁方式进行利益联结,每年收取利益按照项目投入资金的3%进行分红,兑现给县城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为安置社区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该基地竣工以来,凭借其良好的用工条件和优质的服务设施及发展前景,吸引了多家企业及车间积极申请进驻。截至目前,已有贵州尚亿腾业工艺有限公司、剑河县仁慈制衣有限公司、中山降盈制衣有限公司及贵州伟鸿箱包工艺有限公司4家企业与该基地签订了期限为5年的租赁合同。其中,贵州尚亿腾业工艺有限公司已率先开启生产工作,并带动8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易地搬迁群众30余名。
据了解,我州共搬迁安置7.07万户30.81万人,目前共有劳动力6.82万户16.94万人。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就近就业难题,近年来,我州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力度,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企业入驻安置社区,助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全州共投入财政衔接戴帽资金3.11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建设就业创业基地和标准厂房33个(栋)、建筑面积20.35万平方米,建成后全部确权到安置社区,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我州将持续加大对安置社区创业就业基地的建设支持力度,计划投资7000万余元,继续在黄平、天柱、黎平、从江、榕江和剑河等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车间厂房10栋,努力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落地安置区,为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助力他们迈向更加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