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1月19日

新媒体字幕错字现象亟待整治

○ 杨承鸿

笔者发现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发现,许多短视频字幕内容由于输入法错误、语音软件翻译等导致字幕错字连篇。各类新媒体错字现象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准确传达,也影响了整个网络环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教育、监管和技术创新,自觉规范语言文字使用,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不断发展,各类短视频内容简洁、形象及快阅读的特点吸引了大批不同年龄段的粉丝,其中不乏正在学习汉字的中小学生。有的短视频虽错别字频出,但转发数和点赞量以万计,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出现错别字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人为博人眼球,有的是语言文字水平有限,也有的是简单粗暴地使用语音软件翻译,因形似或者音近而懒得改正,也有的是为避开敏感词故意写错,或把错字当时尚。总而言之,是发布者责任心缺失和平台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错字现象频出。错别字偶尔出现可以理解,但大量短视频高频次出现错别字,会给全社会一种错误的示范。

语言文字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不规范用字容易以讹传讹,不利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更是对青少年语言规范认知影响极大。如今的青少年,在生活中都会热衷于说些“网梗”,处于学习汉语的阶段的青少年,判断能力不强,遇到错别字难以分辨,容易受到误导。针对各类短视频滥用、误用、错用汉字的问题高发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多方共治推进工作。

要全面落实“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管理办法,明确细则及相关惩戒措施,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新媒体网络平台加强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出现错误使用汉字的视频创作者依照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警告、限流、下架、封号等相应惩罚措施。给予观看用户在发现问题时随手截图上传平台举报,并作为追究制作方责任的手段与依据。作为社会公民个体,人人都需要自觉提升网络素养,强化法律意识、文明意识,自觉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推动真诚友善、干净清爽的语言文字成为网络的“主流”,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 2025-01-19 1 1 黔东南日报 c282856.html 1 新媒体字幕错字现象亟待整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