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蒙春玲) 为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实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丹寨县金泉街道立足实际,开展“护苗”行动,为未成年人织密“防护网”,撑起“平安伞”。
强化“责任”意识,构建“保护”堡垒。由街道平安法治办、党建办(团委和妇联及关工委)、公共事务管理办(民政、卫健)等部门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细化措施、压实责任,督促各村(社区)、校园、家长等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形成政府、学校和家庭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同时,将街道、村(社区)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当作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的前沿阵地,深挖其潜在价值,精心打造未成年人关爱阵地,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筑牢关爱堡垒。
细化“防护”措施,聚焦“人员”台账。建立六类未成年人包保帮扶工作机制。对单亲、离异家庭未成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待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和刑满释放未成年人6类未成年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分类分工包保帮扶,完成155名6类未成年人基本信息台账,通过走访本人、走访家庭成员,及时了解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日常活动,严格落实教育引导和帮扶转化,共开展心理辅导163人次。
优化“防控”手段,筑牢“防护”屏障。一是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对辖区复印店、文具店、玩具店、物流网点、台球厅等场所进行清查,有效遏制非法出版物传播。自开展“护苗”行动以来,共排查整改违规经营场所6家次。二是健全健康教育。利用街道赶场天和社区文化活动向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2次;利用全民阅读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宣讲活动,向群众耐心讲解和传递“护苗”知识。截至目前,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1次,共建成“儿童之家”7家、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站7所,实现街道辖区全覆盖。
拓展“宣传”方式,营造“护苗”氛围。各村(社区)网格员、党员干部、村“两委”以院坝会、小组会、群众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护苗行动”及网络文明安全宣传,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让群众对网络文明有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网络文明素养,引导群众践行网络文明规范,持续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讲解“护苗”知识,提升村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对家长和孩子们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