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16日

天柱县: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产业振兴活力旺

本报讯 (记者 吴路路 通讯员 杨湘 龙倩) 2月11日,记者走进天柱县凤城街道钟鼓村羊肚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20余名工人在大棚里忙碌采摘着今年的第三批羊肚菌。

“正月初四、初五我们就来采菌子了,一天能挣90元到1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元哩。”说起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增收,钟鼓村村民陆世云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即便历经两次采摘,田垄间新生的羊肚菌依然密密匝匝,长势格外喜人。

2023年底,钟鼓村充分发挥大坝资源优势,创新采用“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引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踊跃投身羊肚菌种植。目前,凤城大坝羊肚菌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1亩=0.0667公顷),其中钟鼓村15户农户及村委会种植60余亩。这一产业模式,将党组织的引领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的组织协调力以及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紧密融合,构建起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有效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钟鼓村党总支书记陆世炳介绍道:“今年和去年相比,产量翻了一倍,每亩产量可达250-280公斤左右。按当下最低行情每公斤80元计算,60亩就有近120万元的收入。扣除每亩1万元的投入成本,利润约60万元,村集体经济进账3万元,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不仅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资金支持,更为乡村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羊肚菌从育种、种植到管理、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钟鼓村及周边村民创造了大量季节性就业岗位。

“仅我们村种植的60亩,从种植到采摘结束,用工量达1000人次,每人每天90元,这就为老百姓增加了9万元收入。”陆世炳告诉记者,这一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提升了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市场意识,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贵州长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烘干厂内,工人正熟练地将刚采收的羊肚菌放入机器烘干。该公司集菌种培育、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商品菌加工及产品销售于一体,通过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种植、销售一条龙服务,为农户自主发展羊肚菌产业提供了坚实保障。这种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羊肚菌的附加值,还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该公司负责人赵长春说:“公司今年在凤城大坝种植羊肚菌2000余亩,每天采的鲜菇一部分走零售,还有大量鲜菇在公司烘干,每天烤菇量可达20吨。今年的产值比去年预计要高出2000余万元。”

目前,天柱县拥有菌种生产企业2家、种植企业4家,羊肚菌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30家。今年,全县种植羊肚菌3600余亩,带动就业4500余人,人均增收7000余元。羊肚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老百姓实现了“种稻、租地、种菌、就业”四丰收,为该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 2025-02-16 天柱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85356.html 1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产业振兴活力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