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王金海 吴鹏程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有一位心怀热忱与担当的省人大代表,她叫陈琴,是凯里市三棵树镇季刀苗寨发展路上的 “领头雁”。多年来,她扎根乡土,用心用情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以会为引,点燃苗寨旅游新引擎
2023年1月,省人代会刚刚落幕,陈琴便迫不及待地踏上归程。凯里的冬夜寒意袭人,她却热情似火,匆匆召集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以及选民群众共30余人,在自家堂屋举办特别聚会。屋内炉火暖人,陈琴话语动人,她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诚恳说道:“带回这些,就是要和大伙一起,为季刀苗寨尤其是旅游产业,寻出更优发展方向。” 经她讲解,村民们对省两会精神领会更深,也对苗寨旅游发展满怀憧憬 。
谈及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陈琴打开了话匣子:“季刀苗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百年人文历史沉淀,苗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更是秀丽。这些宝贵资源,不能被埋没。发展乡村旅游,既能让外界领略我们的文化魅力,又能实实在在带动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 如今,季刀苗寨民宿从2栋增至5栋,接待能力大幅提升,餐厅可容纳200余人就餐。自2023年6月营业,已接待近万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达60余万元,为乡村发展注入蓬勃新活力。
以民为基,铺就苗寨产业振兴路
2015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多方推出“指尖上的幸福”项目,凯里市妇联同步开展锦绣计划培训。陈琴得知后,认定这是季刀苗寨苗族妇女增收的好契机,便积极奔走,全力争取项目落地季刀,并主动挑起项目联络人的重担。
项目初期,荆棘丛生。村民们面对这个陌生又仿佛带着风险的项目,满心疑虑,不愿参与。陈琴回忆道:“那时,村民们既不理解,也不支持,觉得这事不靠谱。可我心里清楚,这个项目对我们增收致富意义重大。”于是,她把村民们请到自己家中,围着桌子,耐心地阐释项目内容与前景,“咱们学好苗绣技艺,提升技能,就能把传统刺绣变成商品,卖到更广阔的市场,增加收入。”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她免费将自家大厅改造成培训基地,与妇女们一同学习、探讨。在这个过程中,陈琴十分重视村民意见,依据反馈不断调整沟通与培训方式。渐渐地,村民们态度转变,开始理解并支持。经培训,绣娘技艺精进,绣片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业务从单一卖绣片拓展到订做苗衣、盛装等,在家门口就能增收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陈琴热心公益,时刻想着反哺家乡。2015年,村里进寨公路被大水冲垮,她毫不犹豫地捐资28000元助力修复;为丰富苗寨旅游业态,自掏腰包购置芦笙。每逢重要节日,她积极捐赠物资,还邀请相关部门开展爱心活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送去温暖。她还组织村民维修加固公益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在产业发展上,连续两年在人代会上提议修建生产公路,带头领着村民投工投劳,扩宽道路约5公里,极大地便利了全寨的生产生活。
以媒为翼,开启苗寨发展新航程
陈琴始终将传承苗族文化、推广苗寨乡村旅游扛在肩头、视为己任,主动对接媒体,先后接受cctv-4、cctv-7等央视主流媒体采访,使其成为外界了解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她家也随之成为民族文化展示、培训交流基地,以及特色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平台。
凭借在乡村发展中的突出贡献,陈琴于2017年8月被评为“黔东南州致富带头人”,2019年11月入选文旅部“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她创立的季刀苗族文化传播中心,先后被命名为“贵州省巾帼示范基地”“中国手工坊签约工作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苗绣培训基地”等。
作为省人大代表,陈琴深知责任重大。她深刻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乡村发展中蕴含巨大能量,“村民全方位参与乡村事务,既能激发积极性与创造力,又能让发展决策更贴合实际。”展望未来,陈琴满怀憧憬。“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挖掘苗族文化内涵,开发更多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比如,打造苗族文化主题的研学之旅。另一方面,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规划中,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我计划定期组织村民座谈,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对旅游项目的想法和建议。同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根据村民的特长和意愿,让他们参与到旅游服务的不同环节中。通过这些方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角,持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我们季刀苗寨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近年来,季刀苗寨依托文化瑰宝、自然珍宝,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作为省人大代表,陈琴始终发挥着乡村文旅发展“领头雁”作用,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同家乡发展牢牢捆绑,带领季刀苗寨走向富裕,切实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展现出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