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其君
眼下,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各地抢抓农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紧春季农业生产。(2月15日中青在线)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重大突破,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中国饭碗里装上了更多的中国粮。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农业农村部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为目标,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致力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发生。同时,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富足。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0.7万亿公斤,人均占有量超过500公斤,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加之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日益趋紧,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回顾2024年,全球范围内极端性气候变化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挑战。不少人担忧,2025年的气候变化可能会更加严峻,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不仅要保证粮食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和品种的提升,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每一年的春耕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丰产丰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生产涉及面广、头绪繁多,当下,各地除了要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要素,强化政策供给,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兼顾粮食多样性和质量提升外,还需做足“早”字文章。从物资筹备到技术指导,全方位、有序地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让希望的田野绽放出更加绚烂的丰收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