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吴路路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州人大代表吴长霖宛如一位坚毅的“领航者”,扎根家乡黎平,以一名党员的担当与人大代表的使命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致力于推动产业发展,更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乡村建设的每一处细节,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人。
返乡逐梦 初心点亮振兴之路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吴长霖拒绝了大企业、大公司向他抛出的“橄榄枝”,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归家乡。从部队里一名普通的士兵到乡村振兴的“新兵”,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骨子里的担当。
“我是这片土地养育出来的,现在家乡需要发展,我理应回来出份力。”吴长霖满怀深情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家乡发展的坚定信念。
回到家乡,吴长霖敏锐地察觉到,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村民的参与,而这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他决心以民主为基,唤醒这片土地的活力,开启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2015 年,吴长霖成立贵州黎平长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创业之路,初次尝试种植冬季草莓便大获成功。他兴奋地说:“这不仅是我个人的成功,更是家乡产业发展的希望之光。我要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共享发展成果。”
履职建言 民主力量推动发展
2016 年,吴长霖当选州人大代表,这一身份赋予他更大的责任与使命。他深刻理解,人大代表不仅是荣誉,更是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键纽带。
为了精准把握村民的需求,吴长霖化身“倾听者”,频繁穿梭于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乡亲们的想法和诉求,就是我履职的方向标。只有把大家的声音传递出去,政策才能真正契合乡村发展的实际。”他耐心倾听村民的每一个建议,认真记录每一个问题。在充分收集民意后,他精心梳理,在州人代会上提出一系列极具针对性的建议。
在讨论农业公司发展困境时,吴长霖提出《关于出台政策加大对农业公司政策性担保贷款的建议》,他说:“农业公司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资金短缺却束缚了他们的脚步。通过政策性担保贷款,能为其注入发展动力,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谈及区域发展战略,他积极建言《关于支持“黎从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大金融政策落地的建议》,“融入大湾区是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借助金融政策支持,能让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其中,《关于大力支持发展种子种苗业振兴的建议》因精准切中农业发展要害,被评为黔东南2023 年度优秀人大代表建议。他欣慰地表示:“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份建议能为家乡农业筑牢根基,让乡亲们在丰收中感受到民主决策的力量。”
产业领航 民主合作共筑未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吴长霖深知这一点,更明白产业发展离不开村民的广泛参与。
2016年,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吴长霖牵头成立贵州黎平七彩田园农业专业合作社。2017年,他带领中潮村村民流转400余亩(1亩=0.0667公顷)土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组建中潮村乡村旅游合作社。
在产业运营过程中,吴长霖充分践行民主理念,定期召开民主议事会,让村民们畅所欲言,共同决定种植品种、销售策略等关键事项。“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商量着办。只有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在他的努力下,合作社当年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产值100余万元,利润40万元,成功带动76户贫困户脱贫,解决长期务工就业30余人,每年支付劳务费60多万元。周边村寨看到成效后,纷纷效仿,现代农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
随着“桥头堡”等政策的推进,吴长霖敏锐捕捉到与大湾区合作的机遇。“大湾区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理念,我们要借助这股东风,实现互利共赢。”他带领贵州鑫辰食品有限公司在广东佛山成立分公司,为家乡农副产品、种苗、种子和蔬菜进入大湾区搭建桥梁。同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菜篮子”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也为黎平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菜篮子”基地走好了第一步。
在开创 “公司+农户+合作社”的黄蜀葵种植产业模式时,吴长霖组织多次民主协商会议,邀请村民代表、合作社成员和公司骨干共同商讨。“这是我们共同的产业,大家的智慧汇聚在一起,才能让产业走得更远。”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产业模式不断优化,带领中潮群众不断拓宽了创收之路。
谈及未来计划,吴长霖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加大技术投入,提升黄蜀葵的亩产附加值。这一过程中,我们依然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让大家在产业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让我们的田园梦融入大湾区。”
记者手记:
吴长霖,这位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以民主为笔,在黎平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成为村民心中的 “领路人”,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