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0日

我州产业文旅双擎驱动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核心,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全力推动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注入强劲动力,走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站在天柱县山巅俯瞰,映入眼帘的是43万亩油茶林铺就的广袤绿海,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繁茂的枝叶层层叠叠,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今,油茶产业已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发展脉络,成为推动经济高速腾飞的关键引擎,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

“以前烘干油茶籽又慢又费力,现在一台一天就能烘干湿籽5000多公斤,得到干籽4000至4500公斤左右,效率高,收入涨。” 正在操作烘干机的员工姚元榴感慨地说。

该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今年预计完成产值1亿元,销售8000万元。

当地村民王大伯高兴地说:“我家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油茶,自己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年收入比以前种地多好几倍,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为提升产业附加值,天柱县企业积极探索多元路径。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国家级油茶研发中心,开发日化、护肤等油茶产品;贵州永兴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今年收购的3600多吨茶果采用全程机械化加工生产。公司负责人杨长焕感慨:“机械化生产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原来一天实现50吨生产能力需近400人,现在仅需两人。” 通过与高校合作,该公司成功研发出二脂油等高端产品,产品畅销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

截至 2024年11月,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3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产值超5亿元。

麻江县的蓝莓产业,是当地熠熠生辉的经济名片。作为 “一县一业” 的主导产业,其种植历史长达25年,如今,麻江蓝莓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截至2024年8月,种植面积8.72万余亩,培育8家加工企业,蓝莓加工年产值超2亿元,带动全县约3.6万人参与,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在种植环节,麻江县高度重视科技赋能,致力于提升种植技术与产品品质。三江蓝莓示范基地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将蓝莓树育苗到产果的周期从四年缩短至一年。技术人员毛绿化介绍:“我们运用先进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实时监控水质和大棚环境,保障蓝莓的高品质与高甜度。”该基地的大棚蓝莓果实更大,果径是传统蓝莓的2-3倍,上市时间还提前约一个月,市场竞争力大增。

同时,麻江县还大力发展蓝莓精深加工产业,70%的蓝莓用于生产蓝莓酒、蓝莓饮料等产品。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加工工艺,新进的有机蓝莓产品灌装生产设备,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每天可生产3万袋30毫升有机蓝莓原浆果汁。

村民赵大哥开心地说:“以前种庄稼收入微薄,如今种蓝莓,价格好、不愁卖,日子越过越好!”

“到2025年,麻江县蓝莓种植规划将达10万亩,年产量超5万吨,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商品率85%,综合产值超10亿元。 ” 贵州麻江蓝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廖启林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从江县在乡村振兴中,深挖文旅资源,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2025年春节期间,从江县旅游市场火爆,共接待游客 19.6359 万人次,同比增长 8.0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19亿元,同比增长7.16%。

岜沙苗寨的民族歌舞表演和苗族婚礼体验别具特色,春节期间接待游客1.4383万人次。游客沉浸式感受苗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顶洞村的千人踩歌堂唱多耶活动,传承千年的 “哆耶” 集体舞,承载着侗族同胞的精神传承与美好祈愿,吸引众多游客感受独特的侗族文化。干团侗寨的 “鼓楼抢鸡” 婚俗,作为从江县独特的民俗风情,充满趣味与挑战,春节期间为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

此外,从江县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推出优惠措施,刺激旅游消费,全县酒店、民宿入住率显著提升,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消费持续升温,带动服务业繁荣,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上的事例只是我州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我州将深耕文旅产业,推动其与特色农业、民俗手工艺等深度融合,深挖民主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品牌。以文旅产业为引擎,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实现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协同发展。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85702.html 1 我州产业文旅双擎驱动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