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湖敏) 2024年以来,施秉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过程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以及集体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坚持县乡村三级协同发力、“查改治”一体推进,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处置问题线索78件,立案59件59人,党纪政务处分42人。
紧盯农村集体“三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管理混乱等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村干部违规处置集体资产、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等3个方面15项整治重点,统筹各部门精干力量对76个村集体资产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并指导村级开展自查自纠,摸清问题底数、找准监督方向。
协同联动提升监督质效,县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部门组建4个监督检查组,围绕监督重点,通过走访群众、调阅资料、实地检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27个自然资源丰富、产业集聚、集体资金大、征地拆迁多的村开展靶向监督,严肃查处集体“三资”管理中侵占挪用、贪污私分以及违规处置等问题,保障村集体合法权益和群众切身利益。2024年以来,村级自查发现问题85个,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5个,转问题线索48件。
同时,持续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各乡镇纪委通过张贴“码上监督直通车”宣传海报、设立群众举报信箱、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召开院坝“问廉会”等,线上线下畅通问题反映渠道,对收到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采取专人跟进、点对点指导,重点把关、快查快结。
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和典型案件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通过下发工作提示单、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措施抓实整改,并定期组织开展整改监督“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到位。2024年以来,督促整改问题115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份,推动修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等制度机制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