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1日

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

扎根乡土带民富 履职尽责谱新篇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随着全国两会的日益临近,全国人大代表、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正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倾听村民的心声,准备将大家的关切带到两会上去。

“新农合缴费能不能再降点?”“回村创业的年轻人该咋扶持?”“村里的臭水沟到底谁来管?”……这些来自乡土的声音,饱含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要把这些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为乡亲们争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5年,郑培坤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在湖北创业发展生猪养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心怀家乡的他,在2012年毅然放弃城市的高薪工作,返乡兴办养猪场。他养的猪不仅品质优良,还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饲料作物,采取订单式保价收购,让乡亲们实现了增收。这一举动,为塔山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郑培坤成立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多个村庄达成帮扶计划,累计投入资金在凉水井村新建标准化智慧生猪养殖基地。公司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把控,使得生猪养殖产业化进程加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1年,郑培坤当选塔山村党支部书记后,更是将乡村振兴和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他抢抓发展机遇,依托帮扶资源,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开展多期技术培训,发展家庭农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他还将村级主导产业从养猪拓展到养牛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的组织方式,推动肉牛养殖项目落地生根,惠及更多农户。

郑培坤的奋斗历程,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从返乡创业的“励志者”到智慧养殖的“新农人”,从研究生“猪倌”到带动乡村发展“牛倌”,再到为民代言的人大代表,他始终坚守在“三农”的第一线,围绕“发展、就业、增收”目标,默默耕耘,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在塔山村,郑培坤创新性提出了“党建引领、村企合一、以强带弱、抱团发展、异地置业、入股分红”的发展模式,并带头出资参与“千企帮千村”活动,牵头成立塔山联合党委。在他的带领下,塔山村依托生猪和肉牛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实心村”的华丽转身,累计兑现分红资金1181万元,带动大有镇9个村集体经济积累均达70万元以上。

初春时节,寒意仍未散尽,塔山村村委会的广场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台叉车来回穿梭,来自全县的叉车学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实操培训。

27岁的叉车培训学员田艳在广场上熟练地操作着叉车,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说:“技多不压身,学好了好找工作还能加薪。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后,就业增收就多一份保障了。”田艳的新希望,也是塔山村每一个村民的希望,更是郑培坤不懈奋斗的目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4年,塔山村共组织开展家政、种植养殖、农机、叉车等培训6期,培训人员200多人次。同时,组织了360余人次参与村组道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道维修等以工代赈项目,获得劳务报酬60余万元。目前,全村共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农业公司、14个家庭农场,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超过200万元,带动全镇1300余户5000余人通过养殖实现持续增收。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郑培坤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这些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郑培坤,不仅要关注村级发展,更要履职为民,积极建言献策。他利用电子科技大学定点帮扶资源,借助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统筹整合资源,打造了“育繁推一体化”肉牛养殖基地,实施了智能化黑毛猪养殖,建立了覆盖全县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并成立了村级劳务公司。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群众通过智慧养殖、技术赋能实现多元化增收,还提升了村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村也发展得越来越好,而我能成为人大代表,那是乡亲们的信任,所以我得为大家办实事,当好他们需求的 ‘代言人’,努力把百姓的每句心里话都变成红头文件里的解决办法,才对得起大伙儿喊我一声‘代表’。” 郑培坤深知,全国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展望未来,郑培坤表示将继续把履职尽责与谋划发展紧密结合,在做好村级发展的同时,深入调研倾听民意、积极建言维护民利、宣讲政策服务群众。他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努力将“纸上建议”转化为“民生实绩”,让每一位乡亲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与期望,真正做到“百姓有需求,代表有行动”。

记者手记:

郑培坤,一位扎根乡土的全国人大代表,以初心践使命,以行动惠民生。他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村民心声,将百姓关切带上两会。从“猪倌”到“牛倌”,再到人大代表,他始终坚守一线,推动乡村振兴。塔山村因他而变,从“空壳”转为“实心”,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增。他利用帮扶资源,创新养殖模式,提升村民技能,实现多元化增收。他的故事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他的奋斗历程激励着每一个乡村追梦人。

--> 2025-02-21 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 1 1 黔东南日报 c285855.html 1 扎根乡土带民富 履职尽责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