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2日

产业赋能乡村兴 环境焕新百姓乐

—— 黔东南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宏大叙事,是无数乡村从旧貌到新颜的华丽转身。在黔东南,乡村振兴战略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个个乡村正以独特的方式奏响振兴的激昂乐章。

新春时节,走进榕江县乐里镇高岗村,热闹的“村集”是乡村振兴的具象化。在村集现场,村民们带着自家精心培育和制作的农特产品来这里售卖,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本土直播团队的工作人员们也忙得热火朝天,调试设备、准备讲解,帮助父老乡亲们直播带货。“村干部通知我们有直播团队来帮卖农产品,我就把家里的鸡和鸡蛋拿了过来,没想到这么畅销,转眼间就销售一空了,特别的方便。”高岗村村民王崇艳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乐里镇通过“党支部+新媒体+农户”的模式,搭建“村集”等直播带货平台,让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为农特产品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新通道。

走进台江县台拱街道红阳村,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吊脚楼,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通村入户。村民房前屋后花草相间,院子里清幽闲适,墙角的小花坛、墙上的装饰物,都透露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前院子用来堆杂物,如今却成了家人休闲的好去处,亲戚朋友来了都夸好,闲时在小院里漫步,呼吸着清新空气,心里别提多畅快了。”红阳村村民张德光笑着向记者说道。红阳村村容村貌变化显著,绿化、美化、净化成效突出,这离不开台拱街道妇联大力推进的“美丽庭院”建设。自2022年起,街道妇联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关键发力点,组建妇女志愿者服务团队,动员村(社区)妇联及广大妇女参与庭院美化志愿活动。同时,妇联还将“美丽庭院”与乡村旅游、农村妇女服务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农文旅融合。2023年,红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100.2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脱贫时的9301元增至2023年的13550元,增幅达46.69%。

走进黄平县学坝村,黑瓦白墙民居错落分布,村道两侧景色怡人,美丽乡村图景正缓缓铺展。为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居住环境,学坝村积极争取到252万元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用于庭院美化、污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串户串组道路改造和民房规划改善等项目。如今,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产业发展上,学坝村2023年投入8万元在村中鱼塘种植30亩(1亩=0.0667公顷)荷花打造观赏园,2024年暑期吸引近万名游客前来赏荷。同时,占地30多亩的葡萄园年产值达70万元,还将种植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形成了“春季赏花、夏季玩水、秋季采摘、冬品美食”的特色四季玩法。此外,草莓园、西瓜园、莲藕基地、蔬菜基地等产业在学坝村也发展得红红火火,为乡村振兴添足动力。“土地流转给葡萄园,每亩每年有1100元流转费,自己在园里务工,每年还能多收入几万元。”学坝村产业发展让村民杨光武实现了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黔东南州正稳步前行。这里每一个村庄的美丽蝶变,每一项惠民举措的铿锵落地,每一个村民的幸福笑容,都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 2025-02-22 —— 黔东南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1 1 黔东南日报 c286176.html 1 产业赋能乡村兴 环境焕新百姓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