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4日

县人大代表张晓慧:

返乡筑梦 绘就甜蜜小镇新蓝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在黔东南的山水之间,黄平县上塘镇永爱村曾是一座宁静的小村落,而如今,这里因养蜂产业焕发出别样生机。这背后,离不开县人大代表张晓慧的努力。她放弃都市的繁华,回到家乡,以热爱为笔,拼搏为墨,勾勒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画卷,践行着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

走进永爱村,青山环绕,空气清新,处处洋溢着乡村的质朴气息。曾经,这里虽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却因缺乏产业支撑,发展步伐缓慢。2018年初,张晓慧的归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她毅然放弃在省城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创办贵州苗疆蜂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苗山花品牌,决心在家乡的土地上开启创业之旅。

“作为一个从穷山沟里考出去上学工作的农村女孩来说,留在省城工作,是众人羡慕的一份职业。选择回到家乡,源于对家乡深沉而炙热的爱,这是养育我的地方,我一直以来就想通过我的努力和家乡人民一起把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张晓慧说道。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许多挫折与困难。初期的挫折并没有让张晓慧气馁。她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与贵州大学动物学院的研究生合作,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特聘了两名博士后担任技术总监,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她的努力下,公司逐渐发展起来。如今,苗疆蜂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旗下合作社也发展迅速,技术指导范围不断拓展,苗山花品牌声名远扬,拥有多项专利和完善产业链。

“公司从2018年到这里,我们开始有53箱蜂,经过6年多的发展,现在公司有6000多箱蜂,蜜的年产量有4.5万公斤左右。解决了脱贫户稳定就业15人,灵活就业有两三百人,根据季节不同,给大家创造就业岗位。”张晓慧介绍道。

随着公司的稳步拓展与壮大,张晓慧实行了一系列极具人文关怀的政策,例如允许妇女员工带孩上岗,为留守妇女们提供一份安心的就业岗位。

“在我们公司上班的妇女,是允许带着小孩来上班的。小孩到这里,还得到一些特殊的照顾,孩子们到办公区来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的书籍,让小孩在这里陪着母亲,我们也能在这里有一份安稳、安心的工作。”在公司上班的留守妇女们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起来后,张晓慧又有了新目标——打造综合性甜蜜小镇。她积极筹备建设多个项目,希望将养蜂、蜂蜜衍生产品、蜜蜂科普和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蜂文化融入旅游,不仅能增加村民收入,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特色文化,让永爱村变成人人向往的甜蜜小镇。

作为人大代表,张晓慧深入基层,与选区群众深入沟通联系,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老百姓发声;还积极参与县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言献策。三年来,她提出建议6条,她提出的《关于深度挖掘与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全县旅游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她积极参与县人大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深入了解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提供了有力支撑。

凭借在乡村发展中的突出贡献,张晓慧获得诸多荣誉,还当选为黔东南州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委员。但她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为家乡发展努力。

如今,甜蜜小镇已初具规模,养蜂、蜂蜜衍生产品、蜜蜂科普和蜂文化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张晓慧也更加忙碌了,但她却乐此不疲。因为她知道,每一个忙碌的夜晚都是对梦想的坚守,她用勤劳和汗水铺就乡村振兴路。

记者手记:

张晓慧作为返乡创业者,她怀揣炙热真心放弃城市生活筑梦乡村,不仅带领乡亲们共同创业致富,还通过培训帮助更多的人扎根乡村;作为县人大代表,她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依法履职建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返乡创业人的热情与执着。在履职中,张晓慧始终把“学习”二字放在首位,以奋斗姿态展现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期待更多像张晓慧一样的创业群体能够投身乡村,俯下身、沉下心,将新思想、新方法带到乡村热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 2025-02-24 县人大代表张晓慧: 1 1 黔东南日报 c285990.html 1 返乡筑梦 绘就甜蜜小镇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