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莫满霞 莫昌怡) 连日来,在丹寨县各民族手工工坊和生产车间内,正上演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产大战”。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向着第一季度的经济效益目标奋力冲刺,让民族手工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在龙泉镇银匠村的国春银饰公司生产车间,清脆的打银声宛如一首动人的乐章,回荡在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于煅打、压皮、造型、雕刻。他们精心赶制的银质茶壶茶具,纹饰独特,观赏性和收藏性俱佳,深受市场欢迎。
“这批订单是在年后接到的,是沿海地区一个老板下的单,总共要制作300个小茶壶。”丹寨县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李应柱介绍道,他手中的小茶壶,每一个都需要师傅加班加点2到3天才能完成,尤其是将苗族建筑的榫卯结构融入其中,更是增加了制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丹寨县苗族蜡染手工坊也是一片繁忙。十几名技艺精湛的画娘正全神贯注地用特制的蜡刀在布料上绘制图案。从设计、描摹、上蜡到染色、脱蜡,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画娘们的智慧和汗水。由于每件成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耗时较长,为了按时交付订单,画娘们都在加班加点赶制。
“这段时间我们忙赶货,订单多了,画都画不过来。”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画娘杨乃金一边忙碌一边说道。她正在绘制的是成都的衣服订单,画完这个月的订单后,还有一批窗帘需要绘制。加紧赶工期,才能确保按时交付。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成昊也表示,公司近期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成都、贵阳等地的订单,包括博物馆、展馆的窗帘大面积蜡染定制和几百件蜡染服装的订单。他们预计在2月底到3月初将这些产品陆续交到客户手中。
据统计,截至目前,丹寨县民族手工产业累计产值约147万元。预计第一季度各类手工业产值将突破220万元,带动当地2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民族手工业日益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