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4日

高举旗帜跟党走 踔厉奋发建新功

(上接第一版)以青年志愿者IP“小青椒”为抓手,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在3A级以上景区景点和“一场三站”建立“微笑小屋”48个、志愿者服务站点108个,聚焦节假日、寒暑假等关键时间节点,安排上岗志愿者2.68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19万小时。

在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奋勇争先。深入实施万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乡村振兴基层项目,派遣6500余名志愿者在促进我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创办“青年乡村振兴夜校”87所,配备有142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夜校专职管理员(兼教师),聚焦农村群众扫盲、推广普通话、生产生活技能培训,累计开课2.5万余课时,培训群众14.4万余人次。常态化开展“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黔货出山”,累计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依托“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创新“小树长”保护古树名木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引导青少年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目前,在册“小树长”志愿者1652名,开展“小树长”巡林、“保护青清河”等活动4000余场,组织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主题团队日等活动3380余场,覆盖青少年达20万余人次。

在创新创业中奋勇争先。组建“启航导师”队伍,礼聘导师70人,面向大学毕业生、农村青年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培训130余场次6500余人次。深入实施“青扶贷”“农青e贷”“青惠贷”等项目,累计为创业青年发放贷款1367笔,总金额达1.5亿元。落实“西部计划志愿者连续三年评优就地转入事业编”政策,顺利转编107人。推荐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企事业单位成功就业123人,有效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组织1.2万余名青年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振兴杯”、创客中国等创新创业比赛,荣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172项。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奋勇争先。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优势和团员青年的突击作用,组建常备型青年突击队1179支1.1万余人、专业化青年志愿者队伍261支1500余人,广泛参与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大型体育赛事等。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实名招募储备疫情防控志愿者1.6万余名,成立志愿服务队92支、青年突击队371支,共有2.6万余人次志愿者实际参与到流调溯源、核酸(抗原)检测及物资配送等急难险重的疫情防控任务中。12名志愿者、5个志愿服务组织获省精神文明办、团省委、省民政厅、省志愿者协会联合表彰。

始终心系青年成长,以服务为本点亮青春梦想

用心用情优化青少年成长成才环境。始终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州县两级规划联席会议机制日趋完善,“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或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进入州县两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部署文件全覆盖,推动出台一批惠青性政策和项目。全力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城市(凯里市)和省级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镇远县、从江县)建设,已分别通过全国中期评估和省级评估。共实施青年发展示范项目137个,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服务青年超过1000万人次。建成“黔东南青年卡”州级综合服务平台,建好省级青年友好街区、青年发展型村寨、青年友好运动场馆、“青年驿站”40个,打造青年友好商铺154个。

实心实意解决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困难家庭学生群体,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成功筹集希望工程资金及物资共计8670.23万元,惠及近5.9万名困难学子。争取到2020年“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助学活动全国新闻发布会在从江县举行,得到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青少年“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建成项目点74个,配备教师和志愿者共633名,累计开展陪伴活动超2.47万次,惠及青少年32万余人次。扎实推进“春晖行动·风筝计划”,精准对接服务黔东南籍在外青年13.6万名,举办各类春晖暖心服务活动4000余场次。积极开展“扬帆计划”和寒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3.5万余个。举办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62期,服务青年7366人。面向“快递小哥”开展“春节慰问”“夏日送清凉”等走访慰问活动170场次,覆盖5100人次。

依法依规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300余场,覆盖青少年68万余人次,承办2024年贵州省高中学生成人礼仪礼敬宪法示范活动。深化推进“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机制,有效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开展座谈会、参政体验活动54场,组织3500余名青少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获评国家级最佳模拟政协提案1件。大力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台线下平台建设,举办各类心理健康讲座288场,惠及青少年10.05万余人次。积极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示范点2个、州级示范点17个。全力支持专门教育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及物资26万余元,为榕江县华优中学92名文身青年提供文身清洗等服务。

多管齐下促进青少年对外交流。聚焦拓展青少年视野,持续强化综合能力素质培育,助推全面成长。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促进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进步。开展“青春遇见贵州”贵州体育邀请赛暨黔粤港澳青年交流、“湾区共融,携手‘黔’行——佛港澳青年社会实践”等活动,超600名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青年汇聚黔东南,进一步推动黔东南与粤港澳青年的协作交流。与佛山市、乌鲁木齐市多所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开展“手拉手”“宝贝出村”等系列交流活动,覆盖少先队员1.8万余人。为各级青联委员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开展青联委员培训班5期,培训300人次。

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以严管为舵指引奋进航程

持续深入全面从严治团。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全面从严治团的根与魂,增强党建带团建实效,构建全面从严治团工作体系。坚持政治建团,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政治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团的第一要务。坚持作风强团,持续实施“清风行动·青年计划”,扩大“青廉”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全州团干部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连续三年开展“清廉黔东南·黔东南青年说”廉洁教育微课程竞赛,参与青年干部500余人,成立清廉黔东南·“青廉宣讲团”。坚持依规治团,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团章为基本依据,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抓实对下级团组织的协管工作。从严开展自查自纠行动,着力整顿软弱涣散组织,严格开展涉罪共青团员排查工作。

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坚持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全面统筹共青团的改革进程,着力强化基层团队组织和青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州县两级党委每年研究、听取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汇报不少于1次。建有“两新领域”团组织2933个,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调整优化同级基层团组织2300余个。建立社区型、功能型、枢纽型“青年之家”266个,县域网上青年社群4740个。累计推优入党5297人,推优入团实现全覆盖。加强对青联委员和团体会员的政治引领,持续壮大青联的社团组织基础,州级青联按期换届、县级青联全覆盖成立。严格落实《中学共青团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全州成立教育团工委17个,持续深化团教协作。深入推进“红领巾先锋工程”,推动州县两级团委、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级少工委主任,全面落实少工委双主任制,州县团委书记兼任教育工委副书记全覆盖,州县两级少先队总辅导员或少工委负责同志均担任地方政府督学。

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严把团干部“选拔培育关”,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配齐配强专兼挂团干部队伍,精选205名来自各领域的杰出青年在州县两级团委挂兼职,选派1894名优秀青年在基层团组织兼任副书记,州县两级少先队总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全州配备大中队辅导员9744名。分层分类举办州县两级团干部、辅导员培训班108场次1.2万余人。采取“以赛代训”模式,显著增强团干部的业务能力与实战水平,举办团务技能大赛86场次,覆盖团干部达2315人次,承办2022年全省中学(中职)共青团干部团务技能大赛。严把团员“发展管理关”,全州新发展团员5.88万余人,团员发展计划执行率达100%。贯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将团内纪律处分条例和团员教育管理条例纳入定期学习内容,推进团员管理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团员树立担当意识,主动参与各项急难险重任务,敢于出招破题,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2025-02-24 1 1 黔东南日报 c286002.html 1 高举旗帜跟党走 踔厉奋发建新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