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2月28日

省政协委员夏永忠:

加强三板溪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黔东南州三板溪水电工程是沅水干流梯级开发的龙头水电站,于2002年开工建设,是国家批准的“十五”期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我省实施“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提到三板溪的库区移民,省政协委员夏永忠对电站的来历了如指掌。电站于2006年1月开始下闸蓄水发电,水库淹没影响涉及锦屏、剑河、黎平3个县,其中剑河县搬迁任务最重,涉及搬迁复建剑河县城和柳川、南寨、南加、南哨等4个集镇;淹占耕地10941.4亩(1亩=0.0667公顷),林地80389.8亩;淹没影响搬迁人口48189人,生产安置人口14928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于2007年基本完成。

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尽管三板溪库区的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已依照水库移民相关政策进行了重建,当时水电站建设项目的迫切需求,移民搬迁工作面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挑战。库区的乡镇集镇及村寨搬迁选址过程较为仓促,导致迁建工作在规划、设计、建设方面均存在同步进行的情形。

“迁建后的村寨普遍面临地形地貌复杂、基础设施滞后、人口密度严重超标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加之这些设施已投入使用近20年,当前,交通、排污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已经完全暴露,特别是在库区周边的剑河县南加镇、南寨镇,比邻库区的敏洞乡显得尤为突出。”夏永忠说。

一般人很难体会到库区基础设施欠缺的具体状况,夏永忠实地调研后发现,通过集镇的S311道路狭窄、路面破烂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集镇小区内基本以梯坎为主,道路设计不合理,老人出行困难;雨污管网缺乏,排水排污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严重,集镇内涝积水点多。原移民小区大部分外墙脱落,电力、燃气、通信、供水等管线老化凌乱,极易引起火灾事故,绿化、停车等配套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当前,剑河至黎平高速公路的开通,已将南加、南寨两个乡镇纳入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库区移民群众对于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湖滨集镇”的愿望愈发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加强三板溪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夏永忠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对三板溪电站水库迁建集镇、村寨的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明确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

省政府增加资金支持,致力于迁建集镇和村寨基础设施的提升与改造,在交通、教育、卫生、排污、排水、通信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投入,尤其是对通过集镇的S311道路进行一次全面的修复,以进一步改善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移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鉴于人口密度超标的现状,通过科学规划,引导部分移民向周边地区迁移,以减轻村寨的人口压力。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在集镇、村寨增设停车场、健身设施等,以满足移民的多元化需求。加大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加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做好避险搬迁和集镇安全防护,确保库区地质安全。

在调研中夏永忠发现,自2006年起,库区移民每人每年获得的后期生产生活扶持资金为600元。由于库区移民群众剩余可耕作土地面积少,加上长江十年禁渔和因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取缔库区网箱养鱼而转产上岸,移民群众生存空间更为狭小,此资金成为移民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以现行物价水平来看,600元仅能购买200斤大米,这显然无法充分解决移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与移民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夏永忠的想法就是,依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规定,建议应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逐步提高移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的标准并延长补助年限。

记者手记:

三板溪电站作为清水江上游的梯级电站,每年都给电力公司提供数以亿万的财富,更是给下游五六个电站蓄积了可供多次利用的水力资源,使得水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夏永忠是一名江边长大的人,他也是一名省政协委员,他心中既为水电站这个宏伟工程的建设而高兴,更与群众同气连枝、休戚与共,期盼能够改变库区群众的生活,他不是为了自己发声,他把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责任扛在肩上,他为数以十万计的老百姓发出声音,这就是一个省政协委员的为民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 2025-02-28 省政协委员夏永忠: 1 1 黔东南日报 c286458.html 1 加强三板溪电站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