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01日

省政协委员宁金花:

搭黔粤合作桥梁 绘“桥头堡”发展蓝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

穿梭于广东省与黔东南之间,宁金花为两地架起一座合作的桥梁。身为省政协委员的她,怀揣着丰富的经验与热忱,用智慧与担当为黔东南的发展出谋划策。她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黔东南州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特色农产品基地的提案》被评为贵州省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

宁金花有着丰富的挂职锻炼经历,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和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她分别在佛山市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挂任副局长以及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挂任协作服务科科长。在挂职期间,她积极作为,助推黔粤两地特色农产品交融、文旅交融、人才互动等项目深化合作,成果显著。

在广东省佛山市挂职期间,宁金花围绕黔东南资源禀赋和主导产业,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参加招商推介会10余次,拜访企业和商协会200余家,邀请和陪同到黔东南考察20余次,参与服务签约的项目有7个、签约资金3.52亿元,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人才智库1046人次。同时,她大力宣传黎平县农特产品,促成多项合作,为农特产品打开市场。此外,她还积极推动两地文化交流,助力侗族文化进佛山创意产业园,推进佛山百名网红畅游黎平县,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活动,为黎平县旅游产业发展赋能;协助完成民建支部间的交流学习与合作,组织民主党派企业家到黎平考察调研和开展公益活动;主动争取援助物资,协调多方捐赠黎平县物资共计270余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拥有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省委省政府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黔东南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在各方努力下,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黔东南州产业底子薄,缺乏综合核心发展平台支撑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产销对接也存在短板。”针对黔东南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宁金花委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且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她建议建立打造“桥头堡”的对口工作机制,由省发改部门牵头,组织贵州、广东两省及黔东南相关部门,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工作对接,以加强工作联动。“加强两省之间的沟通协作,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大湾区的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黔东南州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宁金花说。

在建立黎从榕“桥头堡”核心发展平台方面,宁金花建议省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从江县申报创建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江县的优质水稻和百香果产业发展良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宁金花表示,从江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乡村振兴和对接大湾区“桥头堡”建设中地位重要,且已具备申报条件。

产业集群打造也是宁金花关注的重点。她希望省工信部门支持黔东南州建设民族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民族医药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和中药材的精深加工能力,抓住预制菜、保健品等产业发展的“风口”。

此外,宁金花还建议省商务部门支持黔东南州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销售窗口建设,提升特色农林产品产销对接能力。她认为,冷链物流和销售窗口的完善,能解决农产品运输和销售难题,让黔东南州的特色农产品更顺畅地进入大湾区市场。

黔东南州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宁金花委员的建议恰似优美画笔,为加强黔东南州与大湾区城市的产业协作、融入大湾区产业链勾勒出清晰蓝图。

记者手记:

采访宁金花委员,记者看到的是一位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以及她对家乡发展的拳拳之心。挂职期间的奔波忙碌,提案中的字字句句,都是她为黔东南州“桥头堡”建设注入的心血。相信在像宁金花这样的实干者推动下,黔东南州与大湾区的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发展前景无限。

--> 2025-03-01 省政协委员宁金花: 1 1 黔东南日报 c286683.html 1 搭黔粤合作桥梁 绘“桥头堡”发展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