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胜
38岁的倪赛男是深圳电气设计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育儿后再就业,她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托育园的支持,增加了我做好工作的底气,让我在职业发展和照顾家庭方面找到了平衡。”倪赛男的经历是许多双职工家庭的缩影。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不少家庭面临育儿与工作的双重压力,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难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记者了解到,“乳儿班”等新兴托育服务正为双职工家庭带来新的选择。(3月3日《工人日报》)
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困境,主要集中在由代际观念差异引发的照护与教育矛盾、育儿嫂价格高昂且供不应求、父母难以平衡事业与家庭关系等。而新兴托育服务则是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需求,科学设置“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实施分层管理、精细化照护。这不仅重构了婴幼儿照护的时空场景,减轻了职场女性的育儿压力,更有助重塑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生态。
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需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多方协同体系。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缓解场地紧缺、设施不足问题,降低托育行业的建设成本;通过税收优惠及奖补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与专业托育机构合作办托,提升服务普惠性;整合社区闲置空间,缩短托育服务半径,将费用降低至家庭可承受范围。
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要强化产教融合,引导托育机构与高校合作,建立针对婴幼儿的护理教育体系,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将托育从业者纳入特殊紧缺人才范围,提高职业待遇;构建起从招生培养到就业跟踪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加强定制化桌椅、卫生设施等设施设备支持,更好满足社会托育需求。
建构智慧监管新生态。要完善包括从业资质、课程设置、安全管理等的核心标准,建立包含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的评估体系;构建包括教育、卫健、市场监管、消防和街道办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监管机制,形成网格化管理,促成监管合力;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将违规机构纳入信用公示系统;要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