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06日

水尾镇长坪村:

以菌为媒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图为村民在采收羊肚菌

本报讯 (通讯员 唐鹏 吴祥华) 岑巩县水尾镇长坪村地处大山深处,曾是全县八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近年来,该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带领下,深入剖析自身资源条件,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禀赋优势,积极探索并实践“产业引领、乡村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积极引进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脱贫摘帽村”,再到“美丽乡村”的嬗变。

初春时节,走进长坪村,一条条乡村路连接各村各寨,一栋栋小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集中连片的羊肚菌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菌香四溢。村民们忙着采收、分拣、烘烤羊肚菌供应市场,处处一派人勤春早的繁忙劳作景象。

据了解,该种植基地位于长坪村长坪组,2024年该村结合市场需求,在县政府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佛山市三水区支持的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22万元,用于发展羊肚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产增收。

“2023年我们试种5亩羊肚菌,搭建大棚25个,通过这个项目看到了发展前景,在2024年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共种植了18亩羊肚菌,扩大到85个大棚,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周边群众就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规模,争取把项目做好、做强、做优,为长坪村的集体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水尾镇长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丁峰介绍。

基地建立以来,周边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就近务工、发展种植等方式获得收益,让曾经的山洼地,变成了“聚宝盆”,让羊肚菌成为山旮旯里的“香饽饽”。截至目前,该基地已产鲜菇2500公斤,烘干羊肚菌干菇250公斤,销售5万余元,预计实现产值3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800余人次,支付劳务费8万余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难题。

路通畅,百业旺。长坪村辖19个村民组,364户1456人,有脱贫户155户552人。由于大山阻隔,居住相对分散,交通不便成了长坪村发展瓶颈,除了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外,如何改善老百姓的出行,让群众安居乐业,成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面临的实际问题。

长坪村蔡家坡组山高路堵,不少村民反映,一到恶劣天气,通组公路路面经常塌方,影响群众出行。得知情况,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商议,积极主动与镇党委政府汇报,与县直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到项目资金20万元。目前,路面已经勘察、规划,预计年后实施。在补齐短板方面,该村还通过实施串户路改造、人饮、农村美化亮化等工程,实现村寨路网亮化全覆盖,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很大提升。

目前,长坪村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围绕责任网格、聚焦任务清单、紧盯痛点难点,在保民生、补短板、强党建、抓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夯实农业基础,补齐民生短板。除发展羊肚菌外,长坪村还将利用羊肚菌闲置期发展西瓜种植,带动群众一地多收、持续增收。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5-03-06 水尾镇长坪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87263.html 1 以菌为媒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