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梓微) 近年来,剑河县岑松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通过筑根基、兴产业、强治理等举措,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带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筑牢基层根基,夯实“主阵地”建设。岑松镇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着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全镇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筑牢基层“桥头堡”。持续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激活党员“红细胞”。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中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发展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力”引擎。岑松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盘活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种植“妩阳红桃”50余亩,全力打造“春赏花、夏采果”的农旅融合模式。培育主体,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稿旁村以党建引领“四联双增”模式种植小米60余亩。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效益。加强与高校、省科技厅的合作,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健全治理机制,构建“同心圆”格局。岑松镇坚持把健全治理机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稳定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完善网格化机制。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全覆盖。健全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利用“四早工作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培育文明乡风。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百姓精神风貌。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