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近年来,榕江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新媒体培训,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让手机变成“新农具”,帮助老百姓搭上新媒体数字快车,熟练运用“新农具”的“新农人”喷涌而出,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春日融融,在榕江县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新农人”直播的身影,他们通过网络电商平台,让“土特产”“民族工艺品”搭乘新媒体的快车,走上“云端”、销往全国各地。
“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欢迎来到榕江新媒体产业园,我书写的书法作品是诚信赢天下。”罗幸金在直播间向网友展示书法,赢得广大网友的关注。看到榕江新媒体产业如火如荼发展,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罗幸金萌生了当主播的想法。2022年4月,他在家里人的帮助下学习相关操作,并注册“罗幸金书法”账号正式开启了他的直播之旅,书法作为一个小众群体,如今他已经有了3万多粉丝。
说到熊竹青可能许多网友不认识,说到西瓜妹,认识的网友更多。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社区辣子寨的熊竹青,勤劳能干、性格活泼,组织能力强,2018年开始自主销售榕江农特产品。2023年贵州“村超”火爆,她自费为球迷和工作人员提供免费西瓜和杨梅汤,积极带领全村的村民成立啦啦队,搬上家里锅碗瓢盆为球队加油助威在网络爆火,肩上时常扛着一个西瓜,被网友称为“榕江西瓜妹”。她利用“榕江西瓜妹”这个名称开了一家网店,专门销售当地的农特产品,帮助乡亲们扩展销路并带动附近村民一起发展种植、养殖,让大山里的农产品广销省内外,助力黔货出山,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杨成兰也是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多次被本报报道。她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她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贵阳当过教师,在城市过着安稳的生活,工作8年后,她不顾家人反对,决定返乡创业生产侗族土布。杨成兰从小跟奶奶和外婆学习织布、染布,对民族手工土布技艺有着深厚感情,不仅传承了侗布织染技术,还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制作具有现代元素的鞋、包、服装等,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带动当地300多名妇女一起从事织布染布。近年来,通过新媒体赋能,作坊的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还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远销美国,实现全州跨境电商第一单,工作坊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谁也想不到,榕江三江乡脚车村一个地地道道的苗寨小伙唐胜忠,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成为贵州村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法人、贵州山呷呷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如今的他已经成为网络带货达人,全网粉丝超200万。他通过“山呷呷-阿毅”“苗乡娟姐”“鲟鱼老刘”等短视频账号,拍摄上千条短视频,让传统苗寨受到5000万网友关注,小丹江苗寨当年荣登黔东南景点排行榜抖音景点好评榜第一名。
王仙桃这位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苗族姑娘,来自神秘美丽的月亮山。2022年大学毕业后,她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行业的崛起,勇敢地投身其中,成为山呷呷集团的全职主播。她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榕江农产品的代言人,通过精心拍摄的短视频,将家乡的优质农特产品展现给网友。榕江天麻、村超杨梅汁、榕江百香果、榕江脐橙等,在她的推广下,走进了千家万户。2023年村超期间,王仙桃的直播间人气火爆,单场直播销售额高达10 万元,迄今为止,她的总销售额已达130万元,为家乡的经济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喷涌而出“新农人”中,聂永龙也是其中一员,聂永龙是榕江县古州镇乌花村人,快手昵称勤劳的老聂,粉丝近90万,拍摄的视频多以反映乡村美好生活、家庭和睦为主题,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收获了大量粉丝。现在通过拍摄短视频接广告,直播带货等方式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年收入超过60万,新媒体已成为其增收的重要途径。
榕江的熟练运用手机这一“新农具”的新农人,还有王启红,余果,晚寨的吴支书等人……2024年,榕江县新增挖掘培育账号1万余个,建成运营新媒体文创产业园,推动汇源、绿果甜等91家企业入驻。全县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7.08亿元,同比增长13.4%。榕江县新媒体产业园获评贵州省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