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0日

让非遗在我州持续绽放光彩

○ 吴中峰

我州富集的非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它赓续中华文脉,见证生生不息。

在我州的雷山县,非遗传承人在一锤一火间打造出精美银饰,惊艳亮相;在台江,“用针当笔、用线为墨”的苗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镇远,春节期间的“舞龙嘘花”热闹非凡,龙头昂扬、龙鳞闪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和参与……我州多姿多彩的非遗,在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中愈发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近年来,我州的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持续创新,特别是我州“村超”“村BA”“村T”出圈出彩后,非遗项目更是热闹非凡,“非遗+文创”“非遗+美食”“非遗+演艺”等业态方兴未艾……非物质文化遗产顺于时令、寓于生活、与乡土生态、物候人文等息息相通。将非遗引入百姓视线、融入生活日常,就能唤醒非遗生动质朴、顺天应时的文化精神,真正让非遗保护工作“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为非遗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非遗源自生活实践,只有扎根生活沃土才能生生不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许多非遗项目也面临着诸如传承人青黄不接、技艺失传、传播范围有限等困境。我们应想方设法破解这些困境,让古老的非遗持续绽放光彩。

非遗是活态的文化,更需要活态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源自生活,在人们的世代相传中,在一方水土的浸润中不断传承、生长。让非遗与我州的红色资源相结合,留住红色根脉,涵养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与文旅高度融合,在留住记忆和乡愁的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在更积极的保护传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遗生生不息的背后,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捧和喜爱非遗的人越多,非遗就越能更好地传承发展,非遗美好的前景值得期待!

--> 2025-03-10 1 1 黔东南日报 c287635.html 1 让非遗在我州持续绽放光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