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1日

剑河县柳川镇:

不负春光备耕忙

○ 通讯员 张德冲

嘿!嘿……一声声吆喝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融融春光中,一对苗族夫妇正在田里辛勤劳作。大叔赶着耕牛在水田里犁田,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两脚沾满了泥土,专注而坚毅的眼神,透露出对丰收的希冀。大妈则熟练地用虾耙捞着鱼苗,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田中的小桶里,期待着它们能在稻田里茁壮成长,为秋季的丰收增添一份希望。

山谷中的风声、耕牛的喘息声、鱼苗跳跃的水声,以及大叔和苗家妇女的谈笑声,共同编织成一幅和谐而生动的田园画卷。

这是近日笔者在剑河县柳川镇干荣村看到这样的一幕。

新翻耕的水田散发出的泥土芬芳和清香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这春日的繁忙与生机之中。

看着大叔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期待的笑容,就知道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垅仿佛都是他心血的浇灌和汗水的凝聚。大妈娴熟的双手同样令人赞叹,她轻柔而准确地放置每一尾鱼苗,仿佛在播撒希望的种子。

“大叔,上来休息一下,抽支烟吧!”我从衣兜里掏出一支磨砂烟,示意大叔上来休息聊天。大叔将犁停下,解下耕牛牵到干田里吃草,便与我交谈起来。

“今年打算种多少亩田?”我关切地询问。

“和往年一样,种1.5公斤谷种。今年我尝试种植产量高的‘兆优5455’水稻,希望能有更好的收成。”大叔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那鱼苗呢?今年打算放多少?”我继续追问。

“鱼苗嘛,一亩放200尾三指大的鱼苗就行。这样稻田里的害虫就少了,鱼也能长得更好,一举两得!”大叔笑着回答。

谈话间,大妈已经完成了捞鱼苗的工作,她麻利地立起身来,轻轻拍去手上的泥土,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看这样子,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啊!”我感慨道。

“是啊,只要风调雨顺,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勤劳,丰收是肯定的!”大叔信心满满地说。

笔者从柳川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柳川的农资物资如化肥、谷种、农药、薄膜等应有尽有。春节后,柳川13家农资店陆续销售了化肥300余吨、农膜2吨、农药3吨、杂稻8吨、杂玉米3吨,大豆2吨。三四月份后,农资市场销量更加紧俏。

柳川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刚介绍道:“为了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镇政府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召开了相关会议,对村组干进行‘水稻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技术’‘玉米一增五改栽培技术’的培训工作,并且从基础设施、政策宣传、农技服务、品质保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都做了精细的工作安排部署。”

我们相信:只要勤劳、科学管理,在不久的将来,剑河县柳川镇的村民们的丰收愿景定会实现。

--> 2025-03-11 剑河县柳川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87747.html 1 不负春光备耕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