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1日

激发非遗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

—— 华侨城帮扶三穗县寨头村综述

○ 通讯员 穗轩

3月1日,正值农历二月初二,三穗县寨头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省级非遗“二月二”禳桥节活动。祭桥仪式恢宏壮观,野炊宴热闹非凡,千人芦笙舞,万人蹦苗迪,欢快的节奏让人随之澎湃跳动……寨头村凭借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别具苗族特色的非遗盛宴。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暖阳洒下,寨头村村民身着盛装,手持牛角,奏响芦笙,摆出拦门酒,为远道而来的宾客挂上象征吉祥的彩蛋,以苗族最高礼仪热烈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云雾散去,山谷间低沉而雄浑的牛号角声悠扬响起,一条“金龙”浩浩荡荡地从也雾山穿过接龙桥,寨佬与十二房族族长站在接龙桥上,带领全寨村民面朝也雾山虔诚祭拜。他们以最古老庄重的仪式为村寨祈福,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十二房族齐心协力、砥砺前行,带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迈向美好生活。

号角停、芦笙响、舞步起。村民们带着宾客一边跳舞,一边生火做饭,用极具地方特色的野炊宴款待宾客,众人开怀畅谈、随心起舞,欢声笑语不断,尽情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之中。

夜幕降临,繁星满天。随着劲爆的音乐响起,一场别开生面的万人蹦苗迪拉开帷幕。当地群众邀请游客手拉手围成圈、跳苗舞。在绚烂舞台灯光的映照下,大家尽情舞动身姿,激情呐喊,忘却一切烦恼,将内心的喜悦尽情释放,寨头芦笙广场瞬间化作欢乐的海洋。

传承了千百年的寨头村“二月二”禳桥节,至今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习俗,它以古朴、自然的风格吸引着八方游客,也成为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三穗县民俗文化的窗口。

“我是广东的游客,第一次过来参加二月二活动,感觉很有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很有魅力,是很好的一个活动。”游客曾诚说。

华侨城派驻寨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骏龙表示:“为充分发挥寨头苗族传统非遗优势,深度融合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我们持续搭建文化载体,利用华侨城帮扶资金打造寨头独具魅力的夜间景观、乡村大舞台、寨头‘村BA’等,通过‘非遗 + 旅游’‘非遗+文创’等形式,将传统非遗元素创新性地融入现代百姓生活,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径,让传统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活动当天,黔东南州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挂职干部来到现场考察指导。双方一致认为,寨头村苗族文化底蕴深厚且特色鲜明,下一步需深入挖掘文化潜力与价值,通过申报国家级非遗、培育文化队伍、创新文化产品、举办民族特色活动等方式,探索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运营模式。同时,双方围绕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协作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各大媒体的大力宣传推广下,寨头村“二月二”禳桥节活动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了寨头非遗,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为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 2025-03-11 —— 华侨城帮扶三穗县寨头村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87763.html 1 激发非遗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