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洪能 张丽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党组织发展工作的关键部分,不仅是为党输送年轻且兼具高学历、高素质党员的重要环节,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板块。因此,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党和国家培育优质人才,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共发展党员240.8万名,其中学生党员91.9万名,占比达到38.2%,大学生党员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高校组织发展工作的环境和形势也在不断变化。根据调查,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质量总体不错,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思想认知方面还是具体实践方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摆在高校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而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无论是高校本身,师资还是学生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特别是它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党员更多是扎根到民族地区的各个行业,也是建设民族地区、促进乡村振兴的骨干核心力量,这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关系到党员本身的综合素质,甚至进一步关乎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与挑战
1.党务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大学生党员是支撑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核心力量,抓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党务工作者只有站在这样的政治高度,才能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党务工作中去。
在实际中,有的党务工作者政治站位不够高,更多从自身的角度而不是全局的角度看待这份工作,这就会导致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基层党组织中党务工作者主要包括了党总支书记、专职副书记,专职组织员及支部书记、支委委员等,党总支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属于院系领导干部,经过选拔任命后人员相对比较固定,而院系一般没有针对组织员与支部书记设置专门的岗位,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专任老师来兼任这些岗位。这些岗位的职责比较繁琐,配套的待遇不够完善,教师在专业职务职称晋升中没有竞争优势,因此,许多老师更希望专心做好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愿意从事基层党务工作的激情不高,钻研党建业务的较少,工作责任心也大打折扣。
2.党员发展考核方法的可操作性不强。
提升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就是要把优秀的大学生吸纳进党组织中来,那么该如何来选拔优秀大学生就是一个关键。每个党支部可能都有一套衡量优秀的标准,能够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但在考核过程中,有的就把政治标准简化为是否发生违规违纪情况,是否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日常活动,在大家都能达到这些条件的情况之下,再以学习成绩的排名来确定优秀等级,或者依靠党支部党员的投票来确定优秀等级,这些都存在对优秀理解的偏差,也会对发展党员产生不好的导向性,容易出现选拔出只是专业成绩好而其他综合表现一般,或者表现活跃、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在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综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发展党员的标准进行分析,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生活作风、群众基础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实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整个考核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做到有据可依,切实将最优秀的大学生发展成党员,坚决避免出现人情入党、关系入党等情况。
3.党员发展流程不够规范,党员档案不够齐全。
为了规范发展党员工作,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有关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贵州省也编制了《贵州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试行)》,这些文件详细规定了发展党员的各个步骤和流程。发展党员包括了五大阶段,分别是申请入党阶段,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发展对象阶段,预备党员阶段和正式党员阶段,这五个阶段又细化为了25个步骤。根据工作流程图一步步操作,就能保证各个支部发展党员流程规范完备,程序合规,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率大,加之党员发展的步骤多,具体要提交的资料复杂,发展党员的一线工作者本身对流程理解并不透彻到位,对一些细节把握不准,即使出现了错误也不自知而无法纠正。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配齐配强党建工作队伍。
要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首先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党务工作队伍。党组织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建专题培训,也要开展线下的业务培训,便于大家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分享党建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对党务工作的认识,提升党务工作水平。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虽然不是党务工作者,但他们是党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对他们同样要加强培训,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也要有考核机制,要及时更换不称职的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并且对更换的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必须及时进行培训,最好是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亲自授课,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做全方位的引导指导。
其次,要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党建”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党的建设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学校要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按照师生比例合理设置专门的党务工作岗位,健全激励机制,对于专兼职的党务工作者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性倾斜。院(系)党总支要选拔政治过硬,理论水平强,自愿从事党务工作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党建工作队伍中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学生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关键人员之一,肩负着培育“四有”青年的光荣使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领头雁”,但学生党支部书记不是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学校党委与分院党总支需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学生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指导其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2.建立科学的党员发展评价机制
高校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众多,但每年发展党员的名额是有限的,如何从众多入党积极分子中推荐发展对象,是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是关系到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大问题。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不能把优秀的定义简单化、片面化,要能够结合大学生的特点,甚至进一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党员发展评价机制,这套机制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学生,也能够反过来引导广大学生不断进步,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基于此,凯里学院一分院党总支从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成绩、社会实践、生活作风、群众基础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发展党员量化考核细则》,从制度层面确保了考核过程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公正性,达到选拔出真正优秀学生的目的。
3.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实操培训,严格按程序和要求发展党员。
发展党员有5个阶段共25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资料和程序,从事党务工作时间不长的同志容易出现对细节把握不清,对重要时间节点把控不准的情况,从而导致党员发展不规范,党员档案不齐全的事情出现。为了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凯里学院一分院党总支提出构建“122345”管理模式,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实操培训,严格落实发展党员程序和要求,实现高校发展党员全过程的可控化和可视化。“122345”格式化管理,即具体为“1份入党志愿书、2次培训、两个阶段的2次半年考察、3次谈话、两个阶段的4个季度思想汇报、5个时间节点”。“1”指提交的1份入党志愿书;第1个“2”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集中培训、发展对象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共2次培训;第2个“2”指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预备党员阶段的2次半年考察;“3”指提交申请书后党组织进行的1次谈话、接收为预备党员前党组织进行的1次谈话、预备党员转正后党支部书记进行的1次谈话,共3次谈话;“4”指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和预备党员阶段,每个季度递交1份思想汇报,至少4次思想汇报;“5”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时间、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时间、确定为发展对象的时间、吸收为预备党员的时间、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时间,就是整个党员发展流程中最重要的5个时间节点。
通过建立发展党员的电子档案,各个阶段的重要信息和主要时间节点清楚地呈现出来,便于检查核对信息,不会出现时间逻辑不合的情况,党务工作的同志能够轻松把控党员发展的整个流程。同时这些电子档案便于长久保存,一经查阅就可还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
4.综合发挥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及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委三级党组织的作用,实现党员发展全过程教育培养。
入党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与三级党组织都要进行党员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要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党支部要初步了解入党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个人基本情况、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及其他需要核实了解的情况,在其递交入党申请书后要多多关心、观察、引导。培养联系人要经常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现实表现和家庭情况,做好教育培养,帮助端正入党动机,每个季度按时听取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将掌握的情况上报党组织。党支部可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多样新颖,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党支部还可通过给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定工作任务的方式,考察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在预备党员阶段,党支部和入党介绍人要继续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听取预备党员个人汇报、与预备党员个人谈心谈话、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做好教育和考察。分院党总支与学校党委需指导党支部制定各类教育活动方案,认真审议发展人选,统一标准,重点核查条件是否具备、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意见是否听取等,严格把控好党员发展质量关。
在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发生变动,或者党组织成员变动的时候,要切实做好教育培养的衔接工作,除了常规的资料转接,更加重要的是明确将自己联系的对象的综合表现,存在的优缺点告知接手工作者,将自己工作岗位常见的问题、工作细节、先进的工作方法甚至自己出现的错误毫不保留地传授。事实上,发展党员不规范,材料缺失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人员变动过程中工作交接没做好造成的。做好工作的无缝隙衔接,能够避免党员发展工作走很多弯路,有助于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