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苏萍 李丰杰) 近年来,雷山县郎德镇也改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多点开花”,奏响乡村振兴的崭新乐章。
春日里的也改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葡萄大棚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格外醒目,村民们正忙着拉线、搭架、覆土施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近年来,也改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于2023年3月,流转土地20亩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形成了同时拥有葡萄种植、稻田养鱼、林下养鸡、林下养蜂等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布局。并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让村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村民收入也显著增加。
“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党建引领,不断融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的相关工作,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志辉说。
产业兴起来了,村容村貌也要同步提升。也改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过去一年,也改村扎实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修复破损污水管网13处,完成改厕6户,另有3户正在改建,目前,全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1.13%。如今,村里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环境焕然一新。
环境卫生改善,生态保护也卓有成效。近年来,也改村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的聚居地为契机,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不仅将苍鹭保护纳入村规民约,还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了也改村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并配备了相关设施设备。同时,积极推进国储林收储工作,倡导群众减少有害农药使用,不断增强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了全员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也改村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把禁止滥办酒席、反对薄养厚葬等内容纳入其中,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户”“好家风好家训”评比以及金秋助学活动,推动村民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改村因此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和“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荣获“全省文明村”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要求,把生态宜居理念当作重要抓手,不断把我村的‘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推向前进。同时,加强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更多百姓增收。”文志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