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5年03月13日

锦屏县:

小鹅苗孵出富民大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 王瑞燕 刘光英) “这批鹅苗马上就要出壳啦,赶紧做好‘接生’准备。”近日,走进锦屏县新化乡野猫冲种鹅基地,工作人员脚步匆匆,满心欢喜地迎接一批毛茸茸的“小生命”降临。

在孵化车间,工作人员杨满菊小心翼翼地打开出壳机,瞬间,传出清脆而微弱的“叽叽”声,几只湿漉漉的小鹅奋力从蛋壳中探出脑袋,嫩黄的绒毛柔软蓬松,黑豆般的眼睛满是对世界的好奇,模样甚是可爱。

“这些小家伙可都是宝贝嘞,是订单培育的优质鹅苗,完成脱温后发放到农户手中。”贵州锦屏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如勇介绍道,该公司在锦屏县鹅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承担鹅苗孵化重任,还负责产业规划与鹅产品销售等关键业务。目前,公司上下正鼓足干劲,全力投入到新一年的鹅产业发展任务当中。

近年来,锦屏县将鹅产业链打造成“一县一业”的重点产业。通过精心布局,逐步构建起一条集鹅孵化、育雏、养殖、屠宰、加工、冷链仓储、销售以及羽毛球系列产品产业为一体的完整鹅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践中,锦屏县创新构建“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农户”联农带农机制,企业负责鹅苗供应、饲料配送、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让养殖户吃上“定心丸”,带动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增收,形成企业龙头牵引、规模养殖示范、千家万户跟进的发展格局。

养殖大户吴述鹏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是锦屏县大同乡稳江村人,曾经的“沪漂”企业家,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鹅司令”。

2019年,吴述鹏乘着乡村振兴战略东风返乡,抓住县域重点发展鹅产业的机遇,从家庭试养起步,逐步在敦寨镇山洞鹅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首年便实现纯利润20余万元。

“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代养了25000只鹅,效益非常好,销售收入突破百万元。”吴述鹏刚将棚舍清理干净,就立即着手引进新一批鹅苗。

“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成本低、风险小,我们养殖户只要专心把鹅养大养得漂亮就行。”正在搬运鹅苗的吴述鹏透露新年目标:分三批养殖5万羽以上,同步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鹅养殖。

吴述鹏的创业故事,是锦屏县推动鹅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下,锦屏鹅产业步入快车道。2024年锦屏县养殖种鹅 4.6万羽,产出种蛋160余万枚,销售鹅苗35.3万羽,养殖商品肉鹅7.4万羽,销售金额共计1937万元。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向各乡镇发放鹅苗16.48万羽,有效带动农户养殖增收。

谈及未来规划,沈如勇目光坚定:“鹅产业要长远发展,鹅苗供应不能受制于人。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种鹅,推进反季节种鹅养殖。2025年,计划养殖种鹅8万羽,养殖商品肉鹅150万羽,全力冲刺3000万元产值目标。”

春风拂过清水江畔,如今,锦屏县的鹅产业正乘风破浪,带领着广大农户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产业兴旺的生动笔触。

--> 2025-03-13 锦屏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288020.html 1 小鹅苗孵出富民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