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仲春的岑巩县城,机械轰鸣声与百姓期盼声交响共鸣。总投资近9000万元的城市排水防涝建设项目全面铺开,38公里地下管网重构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这座黔东小城正经历着一场“看不见”的蜕变。
在氵舞 水路施工现场,直径2.4米的巨型雨水管道正逐段入地。“这段工程总长 1433 米,完工后,雨水将通过新管道直排氵舞 阳河,有效解决暴雨内涝问题。”施工项目经理刘微介绍,目前该工程已开挖沟槽 260 米,安装管道 120 米,计划在主汛期前完工。
这样的攻坚场景正在全城12个作业面同步上演。新兴大道、万福南路等路段采用智能顶管技术,在不破路面的情况下完成老旧管网更换;清风路施工现场,工人正为新建管网加装智能监测终端,未来可实时感知水位、流量数据。该县水务局数据显示,改造后县城排水能力将大大提升。
“排水管网经过系统性改造升级后,高关屯、幸福一号至精神病院出城右侧片区的雨水将分流至氵舞 水路,从而减轻思州路及三元巷的排水压力,沿街居民将不再遭受内涝之苦。” 岑巩县水务局给排水项目负责人龚光亮介绍,项目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将在水务局安装智能终端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流量计、水位计等前端设备实时采集管网数据,实现内涝风险预警与应急调度的“一网统管”,让排水管理从“经验型”迈向“数据型”。
目前,项目四个标段全面推进。一、二标段预计8月底完工,三标段信息化监测系统与四标段旧管网改造将于12月底结束。项目竣工后,这座城市将重构治水逻辑:智能监测系统织就“数字防线”,雨污分流体系激活“生态循环”,实现从“被动抗涝”到“主动防御”的蜕变,让百姓从“忧心水患”转变为“安心安居”, 切实把群众的“民声”转化为实惠的“民生”。